陟鄰初稟訓,獻策幸逢時。朝列且云忝,君恩復若茲。
庭闈際海曲,軺傳荷天慈。顧己歡烏鳥,聞君泣素絲。
才明應主召,福善豈神欺。但愿白心在,終然涅不淄。
酬宋使君見詒。唐代。張九齡。 陟鄰初稟訓,獻策幸逢時。朝列且云忝,君恩復若茲。庭闈際海曲,軺傳荷天慈。顧己歡烏鳥,聞君泣素絲。才明應主召,福善豈神欺。但愿白心在,終然涅不淄。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贈吳孝父歸黃山。明代。區大相。 黃山連碧虛,上有軒轅居。丹臺久蕪沒,何客此結廬。結廬獨長往,早發金庭想。高揖曹阮輩,煉藥恣偃仰。紫房閉綠苔,清澗裊云來。丹井昔常潔,瑤宮今始開。自為黃山客,醉拂黃山石。兀然發孤嘯,千峰斂暮色。何時啟石關,投足遍人寰。意欲窮九有,歸臥云松間。君去亦多時,君來何太遲。容成與浮丘,招手白云期。昔落風塵里,名姓在人耳。今返煙霞際,悠然與終始。三十二蓮峰,蕩漾金芙蓉。歸來當見憶,云鶴許相從。
春日雜詠二首 其一。明代。楊基。 偶自循籬出徑苔,刺桐花落野棠開。一年春已無多在,幾個人曾有暇來。浸谷陂塘科斗亂,浴蠶時節杜鵑哀。買山莫種閑花柳,多覓松栽與柏栽。
妒婦津。明代。張煌言。 妒婦死津頭,津亦名「妒婦;」少女相經過,風雨不得渡。或為蓬垢顏,竊恐逢彼怒。古云粥倉庚,可以療此痼;惜哉彼婦愚,雖死猶弗悟!
秋后夜起述懷。明代。林景清。 暗數流光似擲梭,平生事業愧蹉跎。不堪臥病經旬久,添得新愁萬種多。籬菊幽香才破萼,井梧涼葉乍辭柯。扶筇試向窗前看,強學吟翁一醉歌。
夢覺聞香。元代。方回。 湖海余生在,桑榆暮景閑。只堪娛老圃,焉用訪名山。鄰屋曉舂急,客床鄉夢還。江天啼鴃處,殘月幾回彎。
蘇州天賜莊重謁夢苕師。近現代。嚴古津。 正憶春風帳,驅車過古城。論茶供侍坐,看竹自從行。吳下言夫子,江東阮步兵。龜堂詩萬首,箋注喜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