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生惟海縣,素業守郊園。中覽霸王說,上徼明主恩。
一行罷蘭徑,數載歷金門。既負潘生拙,俄從周任言。
逶迤戀軒陛,蕭散反丘樊。舊徑稀人跡,前池耗水痕。
并看芳樹老,唯覺敝廬存。自我棲幽谷,逢君翳覆盆。
孟軻應有命,賈誼得無冤。江上行傷遠,林間偶避喧。
地偏人事絕,時霽鳥聲繁。獨善心俱閉,窮居道共尊。
樂因南澗藻,憂豈北堂萱。幽意加投漆,新詩重贈軒。
平生徇知己,窮達與君論。
酬王履震游園林見貽。唐代。張九齡。 宅生惟海縣,素業守郊園。中覽霸王說,上徼明主恩。一行罷蘭徑,數載歷金門。既負潘生拙,俄從周任言。逶迤戀軒陛,蕭散反丘樊。舊徑稀人跡,前池耗水痕。并看芳樹老,唯覺敝廬存。自我棲幽谷,逢君翳覆盆。孟軻應有命,賈誼得無冤。江上行傷遠,林間偶避喧。地偏人事絕,時霽鳥聲繁。獨善心俱閉,窮居道共尊。樂因南澗藻,憂豈北堂萱。幽意加投漆,新詩重贈軒。平生徇知己,窮達與君論。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題四景山水 其四。宋代。鄧林。 六出花開不待春,滕神工巧奪天真。野人富貴無心得,門巷璚瑤一夜新。
次韻昌甫所寄 其三。宋代。韓淲。 催景陰陽長短宵,天回星紀又玄枵。霜寒草野真無惡,雨濕禾場正不聊。薄晚固宜山色遠,經冬猶未水痕銷。私家一飽官何恤,寂寂閒中歲月飄。
得江西報六言十首。宋代。劉克莊。 但見盈城盈野,誰能去食去兵。山東河北卷土,江右湖南失耕。
故承議李 其二。南北朝。鄒浩。 甫畢榮親愿,歸休不計年。心冥塵竟遠,善積子皆賢。萬事殘初夢,千齡掩逝川。登門獨無路,追感倍悽然。
贈王尊師。唐代。姚合。 先生自說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間。海岸夜中常見日,仙宮深處卻無山。犬隨鶴去游諸洞,龍作人來問大還。今日偶聞塵外事,朝簪未擲復何顏。
山居二十詠 其十三 雙魚。宋代。洪適。 犀角透魚龍,石肌蘊星斗。亦有無情花,枝頭魚貫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