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齡聞茲山,夢(mèng)寐嘗所適。迨□此躋覽,依然是疇昔。
結(jié)侶尋絕徑,周流觀奇跡。茲逢世所希,環(huán)合佨窮壁。
上有龍泉涌,百丈□潨射。伏溜至陰溝,盤渦沸嵌石。
逶迤環(huán)汀嶼,熠爚洄金碧。石蔓下離縷,云蘿上綿冪。
玩極不云厭,徘徊忽惡夕。清瀨飛絲篁,茂草代茵席。
泠然聞鳳吹,髣髴覯云際。顧音攜手人,誰為掛冠客?
九龍?zhí)蹲鳌L拼4逌洝?弱齡聞茲山,夢(mèng)寐嘗所適。迨□此躋覽,依然是疇昔。結(jié)侶尋絕徑,周流觀奇跡。茲逢世所希,環(huán)合佨窮壁。上有龍泉涌,百丈□潨射。伏溜至陰溝,盤渦沸嵌石。逶迤環(huán)汀嶼,熠爚洄金碧。石蔓下離縷,云蘿上綿冪。玩極不云厭,徘徊忽惡夕。清瀨飛絲篁,茂草代茵席。泠然聞鳳吹,髣髴覯云際。顧音攜手人,誰為掛冠客?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進(jìn)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fù)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后,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并進(jìn)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shí)年四十三歲。 ...
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進(jìn)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fù)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后,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并進(jìn)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shí)年四十三歲。
高宗皇帝韋杜三詩御書贊。宋代。岳珂。 古者賦詩,惟以言志。或陳卒章,或摭首意。惟圣秉籙,啟于多艱。北鄉(xiāng)之悲,鑾輿未還。歲時(shí)雇瞻,雪涕凝竚。宸毫寄心,亦或有取。惟唐二臣,一唱一酬。節(jié)物感不,下筆不休。西清燕閒,念此夐隔。郁乎居南,凄其望北。璧跗瑯鈕,舒卷龍箋。白云其翔,契闊十年。臣之管窺,嘗讀國(guó)史。曹勛衣襟,洪皓幅紙。或慟或泣,或命以官。或間持書,或使問安。玉音瑯瑯,具記青汗。宜其注思,感此歸雁。三詩之作,迭寫杜韋。社日二篇,獨(dú)書前詩。昭哉圣情,如古之賦。迄其弗償,徒切舜慕。霜露之履,誰無此哀。此或尼之,謂之何哉。是帖之傳,式媲遺訓(xùn)。敵愾于王,見者必備。
橫浦十詠 其八 東坡祠。宋代。劉黻。 何年海上還,坐鎮(zhèn)此山川。筆硯歸京闕,衣冠帶瘴煙。一生忠膽在,萬古黨名傳。吾道多流落,西風(fēng)問老天。
魚皮。清代。毛士釗。 斑文浮點(diǎn)點(diǎn),一片認(rèn)魚皮。冒鼓聲鞺鞳,藏弓服陸離。蒸成鱗已脫,剔去骨無遺。至味都包裹,真堪佐酒卮。
小游仙(十首)。明代。桑悅。 日輪赫赫起東溟,真火抽添養(yǎng)白庭。湯谷蕭蕭萬竿竹,裁書少昊借秋聲。
長(zhǎng)信草。清代。宋徵輿。 青青長(zhǎng)信草,無意學(xué)逢迎。不厭凄涼地,春來還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