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營學佛徒,皆喜訾吾道。
憐師獨異群,儒藝知探討。
誦詩三四章,往往見辭藻。
玉璞在琢磨,不難成至實。
知予本好古,身服仁義老。
勤請送行詩,安足慰枯槁。
別時汝潁路,涼葉驚秋早。
南游何當還,江潭無限好。
送定師南游。宋代。穆修。 營營學佛徒,皆喜訾吾道。憐師獨異群,儒藝知探討。誦詩三四章,往往見辭藻。玉璞在琢磨,不難成至實。知予本好古,身服仁義老。勤請送行詩,安足慰枯槁。別時汝潁路,涼葉驚秋早。南游何當還,江潭無限好。
穆修(979~1032),字伯長,鄆州汶陽(今屬山東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陽)。他在柳開之后繼續(xù)倡導韓、柳古文,曾親自校正、刻印韓愈和柳宗元文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賜進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參軍,以負才寡合,被誣貶池州。后為潁州、蔡州文學參軍,徒居蔡州。性剛介,好議論時弊,詆斥權貴。不滿五代以來及西昆體的靡麗文風,繼柳開之后,力主恢復韓愈、柳宗元散文傳統(tǒng),至鏤刻刊印韓柳集,親自鬻書于開封相國寺。對尹洙、蘇舜欽、歐陽修均有較大影響。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著有《穆參軍集》。 ...
穆修。 穆修(979~1032),字伯長,鄆州汶陽(今屬山東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陽)。他在柳開之后繼續(xù)倡導韓、柳古文,曾親自校正、刻印韓愈和柳宗元文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賜進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參軍,以負才寡合,被誣貶池州。后為潁州、蔡州文學參軍,徒居蔡州。性剛介,好議論時弊,詆斥權貴。不滿五代以來及西昆體的靡麗文風,繼柳開之后,力主恢復韓愈、柳宗元散文傳統(tǒng),至鏤刻刊印韓柳集,親自鬻書于開封相國寺。對尹洙、蘇舜欽、歐陽修均有較大影響。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著有《穆參軍集》。
過武勝關。清代。柯崇樸。 作客由燕趙,今朝入楚來。巖城臨翠壁,荒磴沒蒼苔。山鳥一聲寂,飛泉百道開。瀟湘云正遠,征騎幾時回。
潘稼堂先生見留草堂 其一。清代。吳銘道。 耆舊已遼落,床前拜德公。人余柱下史,身是魯靈宮。杞宋文何在,齊梁運易終。吾猶及型典,信見剖鴻濛。
送惟良上人歸江南。唐代。盧綸。 落日映危檣,歸僧向岳陽。注瓶寒浪靜,讀律夜船香。苦霧沈山影,陰霾發(fā)海光。群生一何負,多病禮醫(yī)王。
行界牌源道次小憩民舍。元代。柳貫。 小谷疏林受數(shù)家,年芳猶有刺桐花。白云不為青山地,截斷前峰兩髻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