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撫四夷吾道在,可憐壯志日因循。
四年盡瘁今歸去,不負斯民只負身。
嘉佑三年九月受命來嶺外七年十一月得請知濟。宋代。李師中。 鎮撫四夷吾道在,可憐壯志日因循。四年盡瘁今歸去,不負斯民只負身。
李師中(1013-1078)字誠之,楚丘(今山東曹縣)人,徙居鄆(今山東鄆城),宋代詞人。《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著有《珠溪詩集》,詞存《菩薩蠻》一首。 ...
李師中。 李師中(1013-1078)字誠之,楚丘(今山東曹縣)人,徙居鄆(今山東鄆城),宋代詞人。《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著有《珠溪詩集》,詞存《菩薩蠻》一首。
九效 其五 醫國。宋代。葛立方。 破紐絕絡兮民不支,不了蘭藏兮舉世無醫。病在腠兮廢湯熨,未至血脈兮乃施針石。布指于位兮息至不知,陰陽倒置兮寒涼逆施。內實兮餌之桂附,中乾兮反投消以蠹。天生盧扁兮授術上池,躋民壽兮至期頤。
蘭亭曲水流觴口占。。金鑒才。 花逐流泉坐暮春,客來強作永和人。可憐修竹觴吟處,天地無憂物事新。
西湖留別。唐代。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得東山居主人戀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漁鄉居賦雜興六首 其二。宋代。許及之。 借得漁鄉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
惠山寺與子羽話別。明代。華察。 看山不覺暝,月出禪林幽。夜靜見空色,身閑忘去留。疏鐘隔云度,殘葉映泉流。此地欲為別,諸天生暮愁。
四月初四日聞績溪凡十五都賊焚欲盡傍出焚歙縣之南鄉遂焚至昌化。元代。方回。 昔日初聞寇,諸人早出師。焚燒寧太廣,收剿已無遺。斧鉞何曾鈍,雷霆豈肯遲。遷延非決策,那得更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