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跨寒溪,出郭十馀里。暝投僧舍宿,月影清如水。
剪燭吏人退,孤坐俄隱幾。逡巡念歲月,彫疏驚鬢齒。
少學雖自勇,壯行何不偉。胡為浪奔走,豈足稱使指。
許國徒有心,歸田尚無擬。徘徊仕路間,老大良可恥。
氣弱不耐飲,詩多常累紙。一吟聊破悶,再詠漸輳理。
以及百千言,往往不能已。且以養情性,固非爭綺靡。
此樂非絲竹,美聽不在耳。紆郁得以紓,易直油然起。
所以驅馳中,冥搜未嘗弛。今宵幸夷曠,似匪塵紛邇。
悠悠萬感集,銷爍欲何以。遂為行役篇,篇成姑自喜。
揮毫復吟諷,若與嘉賓比。疏泉以養泉,所益不在彼。
蛟蚓間相雜,要之適吾己。儻或不吾知,奚恤譏狂斐。
行役一首。宋代。韋驤。 浮梁跨寒溪,出郭十馀里。暝投僧舍宿,月影清如水。剪燭吏人退,孤坐俄隱幾。逡巡念歲月,彫疏驚鬢齒。少學雖自勇,壯行何不偉。胡為浪奔走,豈足稱使指。許國徒有心,歸田尚無擬。徘徊仕路間,老大良可恥。氣弱不耐飲,詩多常累紙。一吟聊破悶,再詠漸輳理。以及百千言,往往不能已。且以養情性,固非爭綺靡。此樂非絲竹,美聽不在耳。紆郁得以紓,易直油然起。所以驅馳中,冥搜未嘗弛。今宵幸夷曠,似匪塵紛邇。悠悠萬感集,銷爍欲何以。遂為行役篇,篇成姑自喜。揮毫復吟諷,若與嘉賓比。疏泉以養泉,所益不在彼。蛟蚓間相雜,要之適吾己。儻或不吾知,奚恤譏狂斐。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駿,錢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寧四年,年七十三歲。工詩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進士,除知袁州萍鄉系。歷福建轉連判官,主客郎中。出為變路提刑。建中靖國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宮祠,以左朝議大夫提舉洞霄宮,卒。驤著有文集十八卷,賦二十卷,均《宋史藝文志》并傳于世。 ...
韋驤。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駿,錢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寧四年,年七十三歲。工詩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進士,除知袁州萍鄉系。歷福建轉連判官,主客郎中。出為變路提刑。建中靖國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宮祠,以左朝議大夫提舉洞霄宮,卒。驤著有文集十八卷,賦二十卷,均《宋史藝文志》并傳于世。
魚皮。清代。毛士釗。 斑文浮點點,一片認魚皮。冒鼓聲鞺鞳,藏弓服陸離。蒸成鱗已脫,剔去骨無遺。至味都包裹,真堪佐酒卮。
旱。清代。孫元衡。 閩人虛畏甲申雨,海客真愁己卯風。千里霞光當日暮,一痕虹影在天東。堯憂不離耕桑事,禹貢難忘戰伐功。綆短汲深增百慮,那因妻子念途窮。
桂太傅挽章 其二。明代。羅洪先。 金臺初獻策,彤管受咨詢。寶劍虛知已,青芻愧古人。十年操別鶴,千載著傷麟。日暮寒江上,孤云對白蘋。
王爺廟次韻黃山谷登快閣。清代。陳忠平。 幾度登臨約未成,偶從雨隙得微晴。煙光色散諸般幻,水鏡天開一線明。香火終年車絡繹,沙丘亙古棘縱橫。我來不為前途卜,但與閒鷗有舊盟。
淮浦歌三章為太仆楊敬之作 其一。明代。邊貢。 淮浦泱泱淮水流,月明長照浦中樓。白鶴青猿好相訪,主人今只在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