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觀世音,愿力不思議。化身千百億,于一剎那頃。
香山大因緣,憫念苦海眾。慈悲示修證,欲同到彼岸。
受辱不退轉,是乃忍辱仙。抉眼斷兩手,不啻棄涕唾。
欻然千手眼,照用無邊際。至人見與執,不在千手眼。
向來棄去時,初無一毫欠。乃至以千記,我亦無贏馀。
是故將示寂,還復本來相。猶如大虛空,云電或風霾。
須臾各霽止,太虛自寥廓。我今仰靈蹤,歡喜發洪愿。
今生未喪世,誓愿永歸依。更與見聞者,同登無上法。
余舊供觀音比得蔣穎叔所傳香山成道因緣嘆仰靈異因為贊于后。宋代。張守。 大哉觀世音,愿力不思議。化身千百億,于一剎那頃。香山大因緣,憫念苦海眾。慈悲示修證,欲同到彼岸。受辱不退轉,是乃忍辱仙。抉眼斷兩手,不啻棄涕唾。欻然千手眼,照用無邊際。至人見與執,不在千手眼。向來棄去時,初無一毫欠。乃至以千記,我亦無贏馀。是故將示寂,還復本來相。猶如大虛空,云電或風霾。須臾各霽止,太虛自寥廓。我今仰靈蹤,歡喜發洪愿。今生未喪世,誓愿永歸依。更與見聞者,同登無上法。
(1084—1145)常州晉陵人,字子固,一字全真,號東山居士。徽宗崇寧二年進士。擢監察御史。高宗建炎初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主張恢復中原,反對畫江自守。歷御史中丞、翰林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四年,除參知政事。未幾罷知紹興府,改福州。六年,復參知政事,兼權樞密院事。后歷知婺州、洪州、建康府。卒謚文靖。有《毗陵集》。 ...
張守。 (1084—1145)常州晉陵人,字子固,一字全真,號東山居士。徽宗崇寧二年進士。擢監察御史。高宗建炎初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主張恢復中原,反對畫江自守。歷御史中丞、翰林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四年,除參知政事。未幾罷知紹興府,改福州。六年,復參知政事,兼權樞密院事。后歷知婺州、洪州、建康府。卒謚文靖。有《毗陵集》。
和唐張謂韻二首 其二。清代。陶元淳。 如此途窮欲進難,朝天漫上越王壇。局高不合伸強項,逐裸何須岸大冠。徼外山河逢客醉,心頭鐵石向人寒。長安日下猶言遠,窮海孤臣那得看。
永慕堂為楊大參賦。明代。薛瑄。 大化運不息,逝水無停時。依依舊居室,惻愴中腸悲。書殘讀遺編,機有馀斷絲。斑衣不再舞,壽觴寧重持。庭前百卉芳,但覺陰陽移。儀容切寤寐,恍惚如見之。親心我所安,親志我所期。心志著且存,大節矢靡虧。悠哉孝子情,勖此終天思。
登郡城西樓。明代。岑徵。 黃塵捲地咽笳聲,獨上危樓百感生。象郡西來千嶂合,虎門東去大江平。秦云猶傍任囂冢,漢日長懸陸賈城。十載離憂將寄遠,芳洲誰與采蘭蘅。
仲春入直四首 其二。元代。周伯琦。 草芽未綠柳先黃,曲檻重門輦路長。冰雪初銷流禁禦,羊溝又見水湯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