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三月少見晴,濕云不飛壓花老。
君來別我西出關,病里傷離似翁媼。
和風吹面才幾程,即入風流洛陽道。
司農水利無留行,洛城花開為誰好。
漢唐陳跡到可尋,猶有山川豁懷抱。
憶昨行春從魏公,興廢池邊玉樽倒。
公今已為泉下游,往事憑君問煙草。
官家諸路急使才,歸對明光切須早。
小疾中元恕相別往長安信筆成篇奉送。宋代。強至。 一春三月少見晴,濕云不飛壓花老。君來別我西出關,病里傷離似翁媼。和風吹面才幾程,即入風流洛陽道。司農水利無留行,洛城花開為誰好。漢唐陳跡到可尋,猶有山川豁懷抱。憶昨行春從魏公,興廢池邊玉樽倒。公今已為泉下游,往事憑君問煙草。官家諸路急使才,歸對明光切須早。
強至(1022年~1076年),字幾圣,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歷六年(1046年)進士,充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后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年),召判戶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代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 ...
強至。 強至(1022年~1076年),字幾圣,杭州(今屬浙江)人。仁宗慶歷六年(1046年)進士,充泗州司理參軍,歷官浦江、東陽、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韓琦聘為主管機宜文字,后在韓幕府六年。熙寧五年(1072年),召判戶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寧九年(1076年),遷祠部郎中、三司戶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強浚明收集其遺文,編《祠部集》四十卷,曾鞏為之序,已佚。清代強汝詢《求益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傳》有傳。
移師蒼梧。明代。唐璧。 云捲霆驅號令行,蒼梧城下動歡聲。秋毫不犯民安業,不數條侯細柳營。
次吳白樓卷中韻。明代。林俊。 文會雞鳴記往年,秋山回首四朝前。典刑數老今誰在,風雨重陽句尚傳。禮祀放晴中夜月,齋壇分碧北陵煙。直廬奎聚翻成感,舊臆新悰一闇然。
謝烏鵲。宋代。劉宰。 朝來不成寐,啼鳥繞西東。似欲砭我愚,無虞終有兇。挽衣行太息,飛鳴鵲當空。似欲慰我心,正直神所容。舉手謝鳥鵲,尤喜當何從。吉兇兩不到,我在阿堵中。
不作人間第二流。。何永沂。 溪水清清順勢流,敢來借雪數風流?醫、詩、文卻知吾在,不作人間第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