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子作需亭,佳客同宴樂。宴樂乃馀事,文華相博約。
散帙列經史,所游盡通博。揮毫斷新義,諸生困穿鑿。
中廚具烹飪,高懷肆杯杓。遙想大論時,紛紛麈毛落。
春風豁幽郁,秋日延林薄。人生樂名教,安在甘寂寞。
相期一窮達,豈止為脾臄。窮達乃在天,得時即鳴躍。
在昔鄭司農,處身固窮索。饗客頗豐侈,水陸薦金錯。
其后李北海,高材冠臺閣。摛文示時彥,萬金資一酌。
遺風不在是,斯名豈茍作。泥沙何足道,正當為善謔。
子云老嗜酒,行當躡芒屩。為君說難字,猶能中一喙。
寄題譚氏需亭。宋代。沈遼。 譚子作需亭,佳客同宴樂。宴樂乃馀事,文華相博約。散帙列經史,所游盡通博。揮毫斷新義,諸生困穿鑿。中廚具烹飪,高懷肆杯杓。遙想大論時,紛紛麈毛落。春風豁幽郁,秋日延林薄。人生樂名教,安在甘寂寞。相期一窮達,豈止為脾臄。窮達乃在天,得時即鳴躍。在昔鄭司農,處身固窮索。饗客頗豐侈,水陸薦金錯。其后李北海,高材冠臺閣。摛文示時彥,萬金資一酌。遺風不在是,斯名豈茍作。泥沙何足道,正當為善謔。子云老嗜酒,行當躡芒屩。為君說難字,猶能中一喙。
沈遼(1032—1085),字睿達,宋錢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夢溪筆談》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讀《左傳》、《漢書》,曾鞏、蘇軾、黃庭堅常與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習其筆法。本無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風流謝安石,瀟灑陶淵明”之稱。后由三司使吳充舉薦,負責監內藏庫。 ...
沈遼。 沈遼(1032—1085),字睿達,宋錢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夢溪筆談》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讀《左傳》、《漢書》,曾鞏、蘇軾、黃庭堅常與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習其筆法。本無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風流謝安石,瀟灑陶淵明”之稱。后由三司使吳充舉薦,負責監內藏庫。
昭陽湖行書所見。清代。趙執信。 屋角參差漏晚暉,黃頭閑緝綠蓑衣。倦來枕石無人喚,鵝鴨如云解自歸。
浣溪沙。近現代。陳方恪。 意氣拿云憶昔年。當筵借箸畫山川。功名欹枕看飛鳶。草檄未成憎命達,酬恩何計受人憐。一龕云臥送華顛。
登郡城西樓。明代。岑徵。 黃塵捲地咽笳聲,獨上危樓百感生。象郡西來千嶂合,虎門東去大江平。秦云猶傍任囂冢,漢日長懸陸賈城。十載離憂將寄遠,芳洲誰與采蘭蘅。
淮安忠武王箭歌題垂虹橋亭。元代。王逢。 淮王昔下江南城,萬灶兵擁雙霓旌。錦裘繡帽白玉帶,金戈鐵馬紅鞶纓。皂雕羽箭三十六,一一插向鯊魚箙。鹿麛晝號猿抱木,王師所過全生育。彤弓親授圣天子,弓影射入東吳水。水波恍浸銅柱標,仰見浮屠半霄起。王當是時戢武功,指顧草樹生春風。宋家降璽朝暮得,思罷貫革垂無窮。浮屠上層龍所宮,寶盤細碧蓮花同。弦張滿月報騶發,忽露半笴薌云中。鐃歌啁轟鼓笳競,父老頓足歡聲應。泗州使返睢陽亡,漢關將入天山定。兩賢成敗關衰盛,雄材逸氣王誰并。我浮扁舟五湖興,載拜何由重安靖,猛士經過合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