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蓋回舟一再逢,向來淮左又江東。
自驚歲鑰催衰白,況說京塵踏軟紅。
吏役吾方百寮底,詩工君更古人中。
挽留重試傳杯手,得醉歌呼興未窮。
次韻劉宰。宋代。陳造。 傾蓋回舟一再逢,向來淮左又江東。自驚歲鑰催衰白,況說京塵踏軟紅。吏役吾方百寮底,詩工君更古人中。挽留重試傳杯手,得醉歌呼興未窮。
陳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郵(今屬江蘇)人。生于宋高宗紹興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進士,以詞賦聞名藝苑,撰《芹宮講古》,闡明經義,人稱“淮南夫子”。范成大見其詩文謂“使遇歐、蘇,盛名當不在少游下。”尤袤、羅點得其騷詞、雜著,愛之手不釋卷。鄭興裔薦其“問學閎深,藝文優贍”。調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尋知明州定海縣,通判房州權知州事。房州秩滿,為浙西路安撫司參議,改淮南西路安撫司參議。自以轉輾州縣幕僚,無補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號江湖長翁。寧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陳造。 陳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郵(今屬江蘇)人。生于宋高宗紹興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進士,以詞賦聞名藝苑,撰《芹宮講古》,闡明經義,人稱“淮南夫子”。范成大見其詩文謂“使遇歐、蘇,盛名當不在少游下。”尤袤、羅點得其騷詞、雜著,愛之手不釋卷。鄭興裔薦其“問學閎深,藝文優贍”。調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尋知明州定海縣,通判房州權知州事。房州秩滿,為浙西路安撫司參議,改淮南西路安撫司參議。自以轉輾州縣幕僚,無補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號江湖長翁。寧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牡丹百詠 其十。明代。張淮。 紅玉肌容艷有神,九天飛下一仙真。垂頭雨后猶傾國,點額風前欲喚人。龍腦薰成香世界,蝶翎逗落錦埃塵。春光得我方能麗,笑殺凡花號麗春。
古詩十四首 其二。元代。張昱。 漢詩十九首,不復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致。篇章何在多,自足傳于世。所嗟黃初后,作者莫與企。
城南林園避暑示道友。宋代。張方平。 不必山林遠,且離朝市喧。前軒好風月,高客共琴樽。在所同浮世,何須憶故園。八瓊還返事,聊更話根源。
送李志寧歸省。明代。程通。 孝子別成均,南歸楚水濱。檐頭緗帙舊,庭下綵衣新。去路江梅馥,來時禁柳青。都門頻送客,我亦倍思親。
漁家傲 其一。清代。朱祖謀。 繞榻書簽兼畫幀。朦朧散帙何曾竟。老去不禁茶力猛。微睡醒。風爐煎術供秋病。萬里碧云生雁興。行行書破青天影。樓月半升簾薄暝。闌獨憑。商音滿耳無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