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有公子,洛陽有游俠。
昔時意氣相憑陵,不問興亡事栽插。
栽紅插綠斗青春,春風與開春雨颯。
兩都富貴不相殊,走馬尋芳何合雜。
只聞年少競爭先,摘葉嗅花身更捷。
安知遺愛舊留守,馳獻百葩光浥浥。
尚書最重歐陽公,盈盤分去蜂偷獵。
但能為樂飲醇酒,何必署名黃紙牒。
翰林職清文字稀,灴比外官煩應接。
曩公為花曾作譜,端相用意隨蝴蝶。
擬王擬妃姚與魏,歲歲年年千萬葉。
獨將顏色定高低,綠珠雖美猶為妾。
從來鑒裁主端正,不藉娉婷削肩胛。
舊品既著新品增,偏惡忌芽須打拉。
嘗憶同朋有七人,每失一人淚緣睫。
唯我與公今且存,無復名園共攜榼。
公因尚書戴紅紫,白發欺公生匼匝。
磨墨揮亮興不衰,作詩坐使劉曹怯。
副本能傳幸一觀,口誦舌搖徒囁囁。
次韻奉和永叔謝王尚書惠牡丹。宋代。梅堯臣。 大梁有公子,洛陽有游俠。昔時意氣相憑陵,不問興亡事栽插。栽紅插綠斗青春,春風與開春雨颯。兩都富貴不相殊,走馬尋芳何合雜。只聞年少競爭先,摘葉嗅花身更捷。安知遺愛舊留守,馳獻百葩光浥浥。尚書最重歐陽公,盈盤分去蜂偷獵。但能為樂飲醇酒,何必署名黃紙牒。翰林職清文字稀,灴比外官煩應接。曩公為花曾作譜,端相用意隨蝴蝶。擬王擬妃姚與魏,歲歲年年千萬葉。獨將顏色定高低,綠珠雖美猶為妾。從來鑒裁主端正,不藉娉婷削肩胛。舊品既著新品增,偏惡忌芽須打拉。嘗憶同朋有七人,每失一人淚緣睫。唯我與公今且存,無復名園共攜榼。公因尚書戴紅紫,白發欺公生匼匝。磨墨揮亮興不衰,作詩坐使劉曹怯。副本能傳幸一觀,口誦舌搖徒囁囁。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夜寒起坐待旦。宋代。陸游。 惝恍不成寐,攬衣寒夜中。青熒煨芋火,鞺鞳鼓簾風。巷犬聲如豹,山童首似蓬。悠然束書坐,徐待日生東。
游圓超院登挾溪亭次盧公。宋代。王十朋。 路入剡山腰,風生玉川腋。孤亭物外高,雙溪眼中碧。山僧作亭知幾春,賞音端怕逢詩人。自從妙語發丘壑,遂使絕境多蹄輪。我來首訪維摩詰,問訊雙溪自何出。發源應與婺溪同,賦物慚無沈郎筆。憑欄欲洗名利塵,入眼翻驚客恨新。山城重重水如帶,可能挽住思鄉人。
鵲橋仙 七夕寄外。清代。張玉珍。 纖云弄巧,玉鉤低掛,又值雙星良會。鵲回露冷夜何其,述不盡、離愁無寐。人間別后,夢沉書遠,隔斷萬重煙水。遙憐客館對孤尊,也定憶、秋來憔悴。
宿峽口。明代。釋今無。 今夜又依高峽宿,一年心眼且新鮮。風聲入樹猿應語,鶴影橫江人未眠。怪石看多追太古,微波寒漸起虛煙。吾生亦是無涯者,老去憑誰負此肩。
次韻元日會飲。宋代。劉才邵。 不將簾幕掛檐唇,欲聽飛霙點繡茵。門外湖山元早白,醉中笑語不嫌真。爐煙盡日飄香霧,茗盌侵湯攪玉塵。莫怪更深寒力減,瑤墀今日布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