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堂堂一講師,平生矻矻鬢成絲。
紫陽道坦行來熟,洛水源深向上窺。
身豈匏瓜常不食,味耽昌歜有同誰。
旁人莫笑饑腸苦,回頰甘香勝似飴。
和卓省元韻。宋代。陳宓。 六十堂堂一講師,平生矻矻鬢成絲。紫陽道坦行來熟,洛水源深向上窺。身豈匏瓜常不食,味耽昌歜有同誰。旁人莫笑饑腸苦,回頰甘香勝似飴。
(1171—1230)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師復,號復齋。陳定弟。少從朱熹學。歷泉州南安鹽稅,知安溪縣。寧宗嘉定七年,入監進奏院,上書言時弊,慷慨盡言。遷軍器監簿,又上言指陳三弊。出知南康軍,改南劍州,救災濟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閣主管崇禧觀。有《論語注義問答》、《春秋三傳抄》、《讀通鑒綱目》、《唐史贅疣》等。 ...
陳宓。 (1171—1230)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師復,號復齋。陳定弟。少從朱熹學。歷泉州南安鹽稅,知安溪縣。寧宗嘉定七年,入監進奏院,上書言時弊,慷慨盡言。遷軍器監簿,又上言指陳三弊。出知南康軍,改南劍州,救災濟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閣主管崇禧觀。有《論語注義問答》、《春秋三傳抄》、《讀通鑒綱目》、《唐史贅疣》等。
彭尉焚巢二首。宋代。陳造。 彭家柳邊堂,江色潤書畫。乃公根柢學,衣傳自心會。唾手勛業余,探妙文字外。區區青紫計,韋子豈君配。神物護揮毫,而不告成壞。赫炎卷地過,椽瓦了無在。賴是堂間書,萬軸腹中載。乃公洞天理,否傾則泰。向來薦才名,開口取猜怪。從今柳先生,頗為參元快。
黃河南岸見梨花二首 其二。明代。陸深。 粉痕香暈雨初乾,惆悵芳心怯曉寒。憶向小樓吹鐵笛,湘簾十二捲朱闌。
和蔡君謨閣前紫柏。唐代。胡宿。 秀植登中禁,靈根記大方。纖枝乘十雨,勁節誓千霜。云干仍稠直,煙華稍郁蒼。綠陰疏未合,翠鬣儼相望。育質從新甫,標名壓豫章。三休依寶構,一溉引天潢。瑞露通晨浥,靈風繞夜翔。蠹蟫驚閣熏,啼狖憶巖光。地惠覃行葦,人情樂樹楊。保無禽鹿踐,知免斧斤傷。遠勢興毫末,孤標出眾芳。寒葭寧可倚,幽草固難藏。庭鶴宜留側,臺烏莫近傍。未經鸞隱葉,不使麝居香。松操同凌雪,葵心共向陽。故情存澗壑,生意屬池隍。晝景斜臨石,禪機俯映堂。頌傳商廟桷,材入漢家梁。此世隆三代,何時構九房。瑰姿天所產,工度未應忘。
游羅浮四首 其四。明代。劉存業。 抱被相隨石室中,天雞初唱海濤紅。晦明不定山頭日,呼舞無端谷口風。前輩書題空石蘚,野人心思只云松。神仙骨相知誰是,更踏飛云最上峰。
寄李惟寅歐禎伯四首 其四。明代。胡應麟。 浮云不終朝,歲月忽復易。豈伊巖廊慕,大業在金石。緬懷同心侶,沈思無終極。安得西飛鴻,假我雙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