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齒頰風蕭騷,幽姿不許霜松高。南來蒼玉不盈束,已覺飲興翻云濤。
詩家胸次自宜此,尚嫌煙火須烹炰。想像南風吹萬竹,籜龍正恐稱冤號。
石盆養魚心自苦,仰羨鴝鴝云間巢。眼中歲旱土不膏,長镵后慮山無毛。
退食歸來北窗夢,山巔朱鳳聲嗷嗷。
食筍。元代。劉因。 夢回齒頰風蕭騷,幽姿不許霜松高。南來蒼玉不盈束,已覺飲興翻云濤。詩家胸次自宜此,尚嫌煙火須烹炰。想像南風吹萬竹,籜龍正恐稱冤號。石盆養魚心自苦,仰羨鴝鴝云間巢。眼中歲旱土不膏,長镵后慮山無毛。退食歸來北窗夢,山巔朱鳳聲嗷嗷。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骃,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茍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后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死后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謚“文靖”。明朝,縣官鄉紳為劉因建祠堂。 ...
劉因。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骃,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茍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后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死后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謚“文靖”。明朝,縣官鄉紳為劉因建祠堂。
寄懷申念先司理。明代。張萱。 玉皇香案掌書仙,郡理分城贛水邊。棣萼輝庭曾映日,瓊枝繞膝更參天。片言折獄臺稱鏡,五色摛詞筆似椽。共喜相門饒相種,忠宣文正繼前賢。
蒼松軒。明代。張寧。 種竹繞軒居,清素聊自愛。雖無桃李顏,不改冰霰態。孤松色不殊,六月寒尚在。倏然三徑幽,凝碧如有待。
冬柳。清代。趙函。 無端抹盡白門煙,衰丑如斯祇自憐。入世茫然同槁木,閱人多矣是寒蟬。樓頭只掛青天月,水畔間思碧玉年。蕉萃一生緣底事,江潭照影尚纏綿。
河傳 同次泉登夔州南城。清代。馮煦。 城闕。愁絕。落花時。野戍殘旂雨微。峽中一春無雁飛。相思。北來音信稀。十二青樓臨大道。春漸老。處處生芳草。杜鵑啼。人未歸。路迷。片帆吹又西。
端午次韻和徐改之。。于石。 榴花灼爍露初乾,乍試香羅怯曉寒。自古獨醒多見忌,與君一醉笑相看。無邪安用艾懸戶,徇俗聊將黍饤盤。千載沉湘呼不起,至今遺恨楚江干。濤頭灑淚眼難乾,魚腹沉冤骨未寒。楚些一章招莫返,曹碑八字好難看。水流不盡湘江恨,俗奠空陳蘋藻盤。我亦逢時增感慨,凜然忠孝孰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