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太平頂,磨崖與天齊。左列則天頌,右刻張說辭。
文采與書法,不離近代規(guī)。漢封宛在周觀東,秦壇夐出絕頂西。
壇前圓平值中峰,突兀上有始皇碑。年深雨漬百裂馀,析作兩峰蹲半規(guī)。
面陽數(shù)字仍可辨,隙縫重銜苔蘚皮。中間隱約見制可,完好可辨惟臣斯。
拳如釵股直如筋,屈鐵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勁益飛動,回視諸家肥更癡。
當時風雨有馀怒,豈容夸石獨在茲。祇應神明愛九物,不肯轟擊常護持。
昔年韓文公,曾賦峋嶁詩。字青石赤皆傳聞,漫為咨嗟涕連洏。
何如親登泰山日觀峰,光怪特見絳氣纏金虹。摩挲細讀秦相碑,天門高詠來清風。
乃知山靈不相負,夜宿天邊不忍去,醉倚云窗重回顧。
太平頂讀秦碑。元代。郝經(jīng)。 岱宗太平頂,磨崖與天齊。左列則天頌,右刻張說辭。文采與書法,不離近代規(guī)。漢封宛在周觀東,秦壇夐出絕頂西。壇前圓平值中峰,突兀上有始皇碑。年深雨漬百裂馀,析作兩峰蹲半規(guī)。面陽數(shù)字仍可辨,隙縫重銜苔蘚皮。中間隱約見制可,完好可辨惟臣斯。拳如釵股直如筋,屈鐵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勁益飛動,回視諸家肥更癡。當時風雨有馀怒,豈容夸石獨在茲。祇應神明愛九物,不肯轟擊常護持。昔年韓文公,曾賦峋嶁詩。字青石赤皆傳聞,漫為咨嗟涕連洏。何如親登泰山日觀峰,光怪特見絳氣纏金虹。摩挲細讀秦相碑,天門高詠來清風。乃知山靈不相負,夜宿天邊不忍去,醉倚云窗重回顧。
(1223—1275)元澤州陵川人,字伯常。郝天挺孫。金亡,徙順天,館于守帥張柔、賈輔家,博覽群書。應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條上經(jīng)國安民之道數(shù)十事。及世祖即位,為翰林侍讀學士。中統(tǒng)元年,使宋議和,被賈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歸。旋卒,謚文忠。為學務有用。及被留,撰《續(xù)后漢書》、《易春秋外傳》、《太極演》等書,另有《陵川文集》。 ...
郝經(jīng)。 (1223—1275)元澤州陵川人,字伯常。郝天挺孫。金亡,徙順天,館于守帥張柔、賈輔家,博覽群書。應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條上經(jīng)國安民之道數(shù)十事。及世祖即位,為翰林侍讀學士。中統(tǒng)元年,使宋議和,被賈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歸。旋卒,謚文忠。為學務有用。及被留,撰《續(xù)后漢書》、《易春秋外傳》、《太極演》等書,另有《陵川文集》。
新編系列劇《天龍八部》 其二。。楊啟宇。 曾歌明月照邊關,換羽移宮玉樹殘。落魄姮娥奔大款,贏虧消息問涼蟾。
感懷。近現(xiàn)代。劉咸滎。 何處桃源可問津,我生應嘆不逢辰。八年風雨搖中國,一席冠裳奪外人。民滴殘膏猶有淚,天沉殺氣久無春。葩經(jīng)讀罷鬩墻句,四顧茫茫一愴神。
三月十八日水濱閒步 其二。明代。楊慎。 楊林今日是昭關,白首拘留未得還。漁父浣紗渾不見,斷腸今古淚潺湲。
戲贈樂天、復言(此后三篇同韻)。唐代。元稹。 樂事難逢歲易徂,白頭光景莫令孤。弄濤船更曾觀否,望市樓還有會無。眼力少將尋案牘,心情且強擲梟盧。孫園虎寺隨宜看,不必遙遙羨鏡湖。
扃岫為張支使作二首。宋代。姜特立。 老去林泉屬我,時來軒冕輸君。正好南冥運翼,未用北山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