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閥高臨汝,衣冠起岳州。精靈華蓋曉,氣脈洞庭秋。
江漢稱才子,瀟湘托好逑。儒林蒼玉滿,郎署白云悠。
是日江陵相,長星寓縣愁。禮嫌金革變,權誤墨缞留。
奮筆含香勇,沖冠執法羞。燕臣隨伏闕,楚客竟為囚。
御挺驚魂落,丹墀濺血流。動傳天詔獄,分作鬼投幽。
遠竄逢群魅,銷冤失爽鳩。秦城將急杵,漢黨欲窮鉤。
淚濕條支盡,身拚井鬼休。扶顏依枸杞,作語向氂牛。
洗雪人難待,迷陽運忽周。機權還太乙,氣色隕蚩尤。
詔旨須人望,恩波許自由。玉關歸鳥道,青海發龍湫。
遂作云雷起,還令湘漢浮。法星低照蜀,明月遠通倍。
復有東門恨,難為西塞憂。猿鳴初黯淡,鶴怨轉夷猶。
龍影回江郭,巴云護岳樓。文章沾入霧,富貴起隨漚。
天在山難畜,王明井必收。九河原曲直,百煉肯剛柔。
光祿征能就,陪臺出似游。蒼梧蟠帝寢,芳樹繞潮溝。
典客高情映,祠郎清燕酬。如云瞻閟灊,似雪恥蜉蝣。
好以清琴弄,時將白簡抽。似緣參世業,不惜偶人儔。
下秩依園廟,齋心隔冕旒。時時分羽籥,一一聽鳴球。
署色朝霞起,祠陰宿鳥啾。才情空荏苒,耆舊得優游。
翰墨飛長紙,壺觴引薄脩。忘年過灑落,浹歲語綢繆。
受命同嘉橘,孤株感若榴。看松高蓋偃,援桂晚枝樛。
世事留黃閣,公才尚黑頭。乞歸丹疏入,言佩尺書投。
巖望宜專坐,朝銓且七騶。離心眷蘭菊,別韻起梧楸。
冠蓋鴻臚道,干旌白鷺洲。月卿爭祖席,云從識仙舟。
岸草搖清篋,江花點敝裘。行藏燕市古,出入楚門修。
去欲蒐戎乘,行將詠德愬。鳳洮鳴鏑滿,云朔羽書稠。
汧渭秦非子,河源漢列侯。羌胡形欲詭,將相語猶偷。
馬谷經年減,燕金幾處求。和戎虛漢物,贈策豈吾謀。
太白朝芒角,崆峒宿踐蹂。英雄懷玉劍,形勢惜金甌。
老亦趨千里,今何問一丘。駿圖周冂得,戎議傅咸優。
并事今吳趙,長流舊沈鄒。群公心赤苦,高爵歲華遒。
未必參帷幕,看君展一籌。
送艾太仆六十韻。明代。湯顯祖。 世閥高臨汝,衣冠起岳州。精靈華蓋曉,氣脈洞庭秋。江漢稱才子,瀟湘托好逑。儒林蒼玉滿,郎署白云悠。是日江陵相,長星寓縣愁。禮嫌金革變,權誤墨缞留。奮筆含香勇,沖冠執法羞。燕臣隨伏闕,楚客竟為囚。御挺驚魂落,丹墀濺血流。動傳天詔獄,分作鬼投幽。遠竄逢群魅,銷冤失爽鳩。秦城將急杵,漢黨欲窮鉤。淚濕條支盡,身拚井鬼休。扶顏依枸杞,作語向氂牛。洗雪人難待,迷陽運忽周。機權還太乙,氣色隕蚩尤。詔旨須人望,恩波許自由。玉關歸鳥道,青海發龍湫。遂作云雷起,還令湘漢浮。法星低照蜀,明月遠通倍。復有東門恨,難為西塞憂。猿鳴初黯淡,鶴怨轉夷猶。龍影回江郭,巴云護岳樓。文章沾入霧,富貴起隨漚。天在山難畜,王明井必收。九河原曲直,百煉肯剛柔。光祿征能就,陪臺出似游。蒼梧蟠帝寢,芳樹繞潮溝。典客高情映,祠郎清燕酬。如云瞻閟灊,似雪恥蜉蝣。好以清琴弄,時將白簡抽。似緣參世業,不惜偶人儔。下秩依園廟,齋心隔冕旒。時時分羽籥,一一聽鳴球。署色朝霞起,祠陰宿鳥啾。才情空荏苒,耆舊得優游。翰墨飛長紙,壺觴引薄脩。忘年過灑落,浹歲語綢繆。受命同嘉橘,孤株感若榴。看松高蓋偃,援桂晚枝樛。世事留黃閣,公才尚黑頭。乞歸丹疏入,言佩尺書投。巖望宜專坐,朝銓且七騶。離心眷蘭菊,別韻起梧楸。冠蓋鴻臚道,干旌白鷺洲。月卿爭祖席,云從識仙舟。岸草搖清篋,江花點敝裘。行藏燕市古,出入楚門修。去欲蒐戎乘,行將詠德愬。鳳洮鳴鏑滿,云朔羽書稠。汧渭秦非子,河源漢列侯。羌胡形欲詭,將相語猶偷。馬谷經年減,燕金幾處求。和戎虛漢物,贈策豈吾謀。太白朝芒角,崆峒宿踐蹂。英雄懷玉劍,形勢惜金甌。老亦趨千里,今何問一丘。駿圖周冂得,戎議傅咸優。并事今吳趙,長流舊沈鄒。群公心赤苦,高爵歲華遒。未必參帷幕,看君展一籌。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公元1583年(萬歷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
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公元1583年(萬歷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金水兄得拙集貽詩慰勉經秋徂冬始次韻為酬。。傅義。 殺氣全消朔氣升,金烏任爾急飛騰。荷香早沁三生夢,玉屑猶輝五夜燈。愧乏清泉為祛熱,惠貽熾炭好融冰。世情冷暖何須問,天際云霞正蔚蒸。
乙巳歲除日收周茂叔虞曹武昌惠書知已赴官零陵丙午正月內成十詩奉寄 其二。宋代。蒲宗孟。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顏。鄉閭接營道,風物近廬山。萬石今興廢,三亭誰往還。不知零與永,二郡孰安閒。
景州城外。。俞得鯉。 曲路重關小有天,招招酒旆解留仙。荒城古塔凌霄漢,古樹層臺薄晚煙。燈火前街人似沸,雞聲寒店夜如年。千般總是征途味,留得霜華到鬢邊。
長山謁范公祠四絕 其三。明代。張吉。 拜相后先公與馬,公多容色馬多憂。若更慶歷為元祐,公亦須憂到死休。
喜遷鶯 露筋祠。清代。易順鼎。 靈旗風大。悵春陰換盡,都飛涼靄。魚地鋪冰,蟾天浸月,不照尋常眉黛。小蚊已辭秋帳,成就芳名百代。淚休灑,自翠蛾無恙,青蠅安在。香街。飄水佩。聞道花時,開遍祠門外。舊內鉤斜,南朝脂井,應笑此湖清太。紅顏盡成廟食,命薄生前何害。柳絲待,待系船重到,綠云如海。
思賢書院十首 其一 青龍橋。明代。孫一元。 石梁無病涉,杖屨時相逢。昔聞橫空霓,今見跨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