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皇在御升平日,上苑宸游駕頻出。仗中樂部五千人,能唱新聲誰第一?
燕國佳人號順時,姿容歌舞總能奇。中官奉旨時宣喚,立馬門前催畫眉。
建章宮里長生殿,芍藥初開敕張宴。龍笙罷奏鳳弦停,共聽嬌喉一鶯囀。
遏云妙響發朱唇,不讓開元許永新。繡陛花驚飄艷雪,文梁風動委芳塵。
翰林才子山東李,每進新詞蒙上喜。當筵按罷謝天恩,捧賜纏頭蜀都綺。
晚出銀臺酒未銷,侯家主第強相邀。寶釵珠袖尊前賞,占斷春風夜復朝。
回頭樂事浮云改,瘞玉埋香今幾載。世間遺譜竟誰傳,弟子猶憐一人在。
曾記《霓裳》學得成,朝元隊里藝初呈。九天聲落千人聽,丹鳳樓前月正明。
狹邪貴客回車馬,不信芳名在師下。風塵一旦禁城荒,誰是花前聽歌者。
從此飄零出教坊,遠辭京國客殊方。閉門春盡無人問,白發青裙不理妝。
相逢為把雙蛾蹙,《水調》、《梁州》歌續續。江南年少未曾聞,元是當時供奉曲。
朝使今年海上歸,繁華休說亂來非。梨園散盡宮槐落,天子愁多內宴稀。
始知歡樂生憂患,恨殺韓休老無諫。傷心不見昔人歌,汾水秋風有飛雁。
此日西園把一卮,感時懷舊盡成悲。含情欲為秋娘賦,愧我才非杜牧之。
聽教坊舊妓郭芳卿弟子陳氏歌。明代。高啟。 文皇在御升平日,上苑宸游駕頻出。仗中樂部五千人,能唱新聲誰第一?燕國佳人號順時,姿容歌舞總能奇。中官奉旨時宣喚,立馬門前催畫眉。建章宮里長生殿,芍藥初開敕張宴。龍笙罷奏鳳弦停,共聽嬌喉一鶯囀。遏云妙響發朱唇,不讓開元許永新。繡陛花驚飄艷雪,文梁風動委芳塵。翰林才子山東李,每進新詞蒙上喜。當筵按罷謝天恩,捧賜纏頭蜀都綺。晚出銀臺酒未銷,侯家主第強相邀。寶釵珠袖尊前賞,占斷春風夜復朝。回頭樂事浮云改,瘞玉埋香今幾載。世間遺譜竟誰傳,弟子猶憐一人在。曾記《霓裳》學得成,朝元隊里藝初呈。九天聲落千人聽,丹鳳樓前月正明。狹邪貴客回車馬,不信芳名在師下。風塵一旦禁城荒,誰是花前聽歌者。從此飄零出教坊,遠辭京國客殊方。閉門春盡無人問,白發青裙不理妝。相逢為把雙蛾蹙,《水調》、《梁州》歌續續。江南年少未曾聞,元是當時供奉曲。朝使今年海上歸,繁華休說亂來非。梨園散盡宮槐落,天子愁多內宴稀。始知歡樂生憂患,恨殺韓休老無諫。傷心不見昔人歌,汾水秋風有飛雁。此日西園把一卮,感時懷舊盡成悲。含情欲為秋娘賦,愧我才非杜牧之。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秋雨嘆十解。宋代。楊萬里。 霖霖滴滴未休休,不解教儂不白頭。卻把窮愁比秋雨,猶應秋雨少於愁。
尸位學署岑寂無聊泛泛隨流跡近漁父每有聞見輒宣謳詠因名瀛涯漁唱 其二十一。清代。朱仕玠。 想見如來紺發鬖,荷蘭移種海東南。誰知異果波羅蜜,別有佳名優缽曇。
同樊潤州游郡東山。唐代。皇甫冉。 北固多陳跡,東山復盛游。鐃聲發大道,草色引行騶。此地何時有,長江自古流。頻隨公府步,南客寄徐州。
別詩三首(2)。兩漢。佚名。 其一有鳥西南飛,熠熠似蒼鷹。朝發天北隅,暮聞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箋彩繒。因風附輕翼,以遺心蘊蒸。鳥辭路悠長,羽翼不能勝。意欲從鳥逝,駑馬不可乘。其二晨風鳴北林,熠耀東南飛。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樓,想見余光輝。玄鳥夜過庭,仿佛能復飛。褰裳路踟躕,彷徨不能歸。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饑。其三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連翩游客子,于冬服涼衣。去家千余里,一身常渴饑。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漢湄。寒風吹我骨,嚴霜切我肌。憂心常慘戚,晨風為我悲。瑤光游何速,行愿去何遲。仰視云間星,忽若割長帷。低頭還自憐,盛年行已衰。依依戀明世,愴愴難久懷。
次韻和秋扇。宋代。強至。 形如圓月色欺霜,曾許佳人掩面藏。袁守揚風方慰愜,班姬中道忽悲涼。自知掌握初經用,豈顧塵埃此暫傷。只恐來年清暑殿,別將紈素上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