緌公昔年住寶坊,龍象蹴踏騰毫芒。
袈裟曾侍玉座旁,萬眾闤聽講仁王。
弟子如云來四方,朝鐘暮鼓鳴高堂。
西歸蔥嶺今幾霜,缽傳曇師道彌昌。
叢林主教遇圣皇,紫衣朝闕隨班行。
上人繼吐三葉芳,衲中長系摩尼蒼。
人間萬念俱已忘,獨好游戲談文章。
我來京師寄禪房,每邀看月開修廊。
手橫蠅拂坐繩床,竹間風吹煮茗香。
侍僮觸屏睡欲僵,高殿宿鳥驚瑯珰。
詩成金磬韻尚揚,清才未必慚支湯。
有時夜剪園韭嘗,燈懸西齋雨浪浪。
人生聚散不可常,翩然東游主道場。
道場乃在云水鄉,碧瀾堂前去路長。
江湖寒縮蛟蜃藏,楓桕正赤橙柑黃。
煙銷日出聞漁榔,洲渚宛轉山低昂。
蕭然瓶錫隨經囊,留宿肯戀林中桑。
兵余莫嗟梵宇荒,勝景未逐樓臺亡。
寺門無人閉夕陽,芋栗收作山中糧。
好說千偈恢禪綱,麾斥佛祖誰敢當。
我方無用糜太倉,叨逐劍佩趨明光。
醉歌欲覓玄真狂,懷恩未得尋歸航。
明朝舉首空相望,云飛笠澤天茫茫。
送證上人住持道場。明代。高啟。 緌公昔年住寶坊,龍象蹴踏騰毫芒。袈裟曾侍玉座旁,萬眾闤聽講仁王。弟子如云來四方,朝鐘暮鼓鳴高堂。西歸蔥嶺今幾霜,缽傳曇師道彌昌。叢林主教遇圣皇,紫衣朝闕隨班行。上人繼吐三葉芳,衲中長系摩尼蒼。人間萬念俱已忘,獨好游戲談文章。我來京師寄禪房,每邀看月開修廊。手橫蠅拂坐繩床,竹間風吹煮茗香。侍僮觸屏睡欲僵,高殿宿鳥驚瑯珰。詩成金磬韻尚揚,清才未必慚支湯。有時夜剪園韭嘗,燈懸西齋雨浪浪。人生聚散不可常,翩然東游主道場。道場乃在云水鄉,碧瀾堂前去路長。江湖寒縮蛟蜃藏,楓桕正赤橙柑黃。煙銷日出聞漁榔,洲渚宛轉山低昂。蕭然瓶錫隨經囊,留宿肯戀林中桑。兵余莫嗟梵宇荒,勝景未逐樓臺亡。寺門無人閉夕陽,芋栗收作山中糧。好說千偈恢禪綱,麾斥佛祖誰敢當。我方無用糜太倉,叨逐劍佩趨明光。醉歌欲覓玄真狂,懷恩未得尋歸航。明朝舉首空相望,云飛笠澤天茫茫。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甲戌民風近體寄葉給事八首 其一。唐代。龔詡。 疫癘饑荒相繼作,鄉民千萬死無辜。浮尸暴骨處處有,束薪斗粟家家無。只緣后政異前政,致得今吳非昔吳。寄語長民當自責,莫將天數厚相誣。
寄匡山人。元代。陳基。 早春相見又經秋,秋水迢迢阻泛舟。每見玉山問消息,荔漿何日寄江樓?
嘉泰二年恭上太皇太后尊號八首 其四。。郊廟朝會歌辭。 煌煌寶書,玉篆金縷。曷為來哉,自天子所。自天子所,以燕文母。婉嬗祥云,日正當午。
游萬松山寺。宋代。陳良貴。 墨水東馳一鑒懸,隔江幽趣浩無邊。閒憑古剎峰千點,遠望春波水滿田。野客到時鷗自狎,禪僧定后鶴初旋。重尋未有三生約,一笑歸來月滿川。
西江月·曾把江梅入室。宋代。汪莘。 曾把江梅入室,門人不敬紅梅。清香一點入靈臺。傲雪家風猶在。狀貌婦人孺子,性情烈士奇才。自開自落有誰來。與妝上林相待。
次東粵張掌教春日韻 其三。明代。張天賦。 腳債百年渾未定,煙花六合卻無涯。佳山麗水隨情款,晴日和風納歲華。啼鳥立梢春對語,游魚到處水為家。羅浮還憶醉仙子,紅臉朱唇襯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