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闕昆侖外,浮生此路疑。
蓬萊移舊國,塵世出瑤池。
蕞爾雙仙跡,飛騰后晉時。
論功竟恍惚,讖兆且逶迤。
慫恿精靈托,呼噓霹靂隨。
先皇親議號,繼圣必修辭。
爵陟王侯上,尊同帝者師。
龍襦分內錦,宮女準昭儀。
雨露宮城切,星辰天仗移。
琳瑯搖繡栱,松柏蔭丹墀。
瓶內金花踴,龕前紫鳳垂。
晴還日月秘,暝則鬼神悲。
玉鼎推龍虎,瑤編述姹兒。
漢惟欒大顯,秦竟羨門欺。
五帝非無術,千齡今見誰。
累朝盟誓冊,玉柜少人知。
冬日靈濟宮(十六韻)。明代。李夢陽。 貝闕昆侖外,浮生此路疑。蓬萊移舊國,塵世出瑤池。蕞爾雙仙跡,飛騰后晉時。論功竟恍惚,讖兆且逶迤。慫恿精靈托,呼噓霹靂隨。先皇親議號,繼圣必修辭。爵陟王侯上,尊同帝者師。龍襦分內錦,宮女準昭儀。雨露宮城切,星辰天仗移。琳瑯搖繡栱,松柏蔭丹墀。瓶內金花踴,龕前紫鳳垂。晴還日月秘,暝則鬼神悲。玉鼎推龍虎,瑤編述姹兒。漢惟欒大顯,秦竟羨門欺。五帝非無術,千齡今見誰。累朝盟誓冊,玉柜少人知。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于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
李夢陽。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于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為友人題仕女畫四絕句 其四。。黃浚。 無匹匏瓜有嘆傷,輕云蔽月態難詳。只應攘腕歸神滸,付與春波照斷腸。
春日客感。清代。李周南。 暢好晴光感不勝,遠游客等在家僧。生憎白發頻窺鏡,盼到黃昏早試鐙。久坐茶香濃似酒,苦吟詩瘦冷于冰。春來何事關情甚,兩度松楸掃未曾。
門前有垂楊。明代。沈周。 門前有垂楊,枝葉何靡靡。飄花欲及地,忽復因風起。搖蕩少婦心,天涯念游子。愁多肌肉消,不敢臨流水。
夜聞洛濱吹笙。唐代。張仲素。 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聞。逶迤繞清洛,斷續下仙云。泄泄飄難定,啾啾曲未分。松風助幽律,波月動輕文。鳳管聽何遠,鸞聲若在群。暗空思羽蓋,馀氣自氛氳。
題道士鄭渭濱詩卷。宋代。馮去非。 江湖曾是飲清波,筆染霜華秋最多。夢里誦君新句子,覺來無奈月明何。
燭影搖紅·為木公丈題肥遁廬圖。近現代。袁榮法。 四合烽煙,更無閒地悲離黍。舊家池館閉東風,嗚咽淮流語。海上紅桑萬畝。駕樓臺、珠塵繡霧。吟壺一粟。戢影繁華,崚扃門戶。眼底淞波,十年歌哭潮來去。摩挲彝鼎勘奇書。健筆班揚侶。指點庭花檻樹。問他時、憑誰認取。桃源何世,付與丹青,暗傳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