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昔少年時,彈劍輕遠游。出門覽四海,狂顧無九州。
獻策天子賜顏色,錫宴出入黃金樓。揚鞭過市萬馬辟,半醉唾罵文成侯。
結交盡是扶風豪,片言便脫千金裘。彎弓西射白龍堆,歸來洗刀青海頭。
昆崙河磧不入眼,拂袂乃作東南游。江海洶涌浸日月,島嶼蹙沓混吳越。
匡廬小瑣拳可碎,鄱陽觸怒踢欲裂。澤中龍怪能人言,噴濤吹浪昏漲天。
大鵬舉翼四海窄,笑爾弋人何慕焉。東吳子,君非淟涊闇穆取位之丈夫,余亦豈卑卑與世而浮沉。
恂復共斗非庸劣,廉藺終投萬古欽。攀鱗掃氛代不乏,我豈復戀頭上簪。
鹿門黃犢穩足駕,商顏紫芝山固深,有飛倘附秋空音。
戲作放歌寄別吳子。明代。李夢陽。 惟昔少年時,彈劍輕遠游。出門覽四海,狂顧無九州。獻策天子賜顏色,錫宴出入黃金樓。揚鞭過市萬馬辟,半醉唾罵文成侯。結交盡是扶風豪,片言便脫千金裘。彎弓西射白龍堆,歸來洗刀青海頭。昆崙河磧不入眼,拂袂乃作東南游。江海洶涌浸日月,島嶼蹙沓混吳越。匡廬小瑣拳可碎,鄱陽觸怒踢欲裂。澤中龍怪能人言,噴濤吹浪昏漲天。大鵬舉翼四海窄,笑爾弋人何慕焉。東吳子,君非淟涊闇穆取位之丈夫,余亦豈卑卑與世而浮沉。恂復共斗非庸劣,廉藺終投萬古欽。攀鱗掃氛代不乏,我豈復戀頭上簪。鹿門黃犢穩足駕,商顏紫芝山固深,有飛倘附秋空音。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于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
李夢陽。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于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首尾吟 其九十六。宋代。邵雍。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盡性時。若圣與仁雖不敢,樂天知命又何疑。恢恢志意方閑暇,綽綽情懷正坦夷。心逸日休難狀處,堯夫非是愛吟詩。
對月書感 其一。清代。丘逢甲。 明月出滄海,我家滄海東。獨憐今夜見,猶與故鄉同。喪亂山河改,流亡邑里空。相思祗垂淚,顧影愧歸鴻。
詠物二十四首。清代。周凱。 胎生聞說有鯊魚,多少鯤鮞出尾閭。入腹依然容乳哺,此中空洞定何如。
游仙吟三十首用栩園韻 其十九。。汪石青。 龍鸞百隊會蟠桃,冷看熙來攘往勞。座上有時吹合雅,人間何處吊離騷。投壺未必諸天笑,銜石終看一念牢。妙手不辭稍點綴,居然忘鏡又忘刀。
次韻堯明如皋道中五首 其五。宋代。呂本中。 侯喜學詩新有聲,坐中忽遇老彌明。故知麥飯與藜藿,不識虞卿醒酒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