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東漢京兆杜陵人,字伯仁。張安世之后。少襲侯爵,西漢末為侍中。王莽時官至列卿。光武帝更封武始侯。純明習舊典,東漢初制禮,輒咨訪之,多所正定。累遷大司空,慕曹參,務于無為。建武二十四年穿陽渠,引洛水為漕,百姓得其利。卒謚節。 ...
張純。 (?—56)東漢京兆杜陵人,字伯仁。張安世之后。少襲侯爵,西漢末為侍中。王莽時官至列卿。光武帝更封武始侯。純明習舊典,東漢初制禮,輒咨訪之,多所正定。累遷大司空,慕曹參,務于無為。建武二十四年穿陽渠,引洛水為漕,百姓得其利。卒謚節。
失題十七首 其十七。明代。張弼。 吳淞江口海之堧,聞說留侯世業傳。屯戍孤城無百雉,延師黌舍有三鳣。晴沙自葺袁崧壘,曲埼誰維呂政船。帖帖鯨波無個事,高歌長劍倚青天。
虞好古挽辭。宋代。史浩。 躡屩擔簦不厭頻,治安有策上嚴宸。朝為逆旅馬助教,暮作南昌梅子真。豈是天教亡寸祿,祇應身欲到三神。從今遂泯凌云氣,掛劍寒松淚滿巾。
葛嶺。清代。朱方藹。 言訪神仙宅,攀藤石磴閑。泉聲春雨澗,人影夕陽山。丹灶久岑寂,白云空往還。勞勞塵土夢,愧我幾時閑。
送勤照和尚往睢陽赴太守請。唐代。劉長卿。 燃燈傳七祖,杖錫為諸侯。來去云無意,東西水自流。青山春滿目,白日夜隨舟。知到梁園下,蒼生賴此游。
奉和樂道。宋代。韓維。 昔聞有客薦揚雄,清世文章又見公。奏賦獨高天下士,辭榮遠繼古人風。懷賢不啻三秋久,置酒須期十日中。幸有紅芳妝點在,可無多愧白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