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秋高一雁輕,題書千里見交情。鹿門君已逃蹤跡,鶴市誰能識姓名。
玄草謾憂瓿上覆,彩花長向筆中生。淺才何敢當皇甫,欲序三都愧未成。
寄答沈從先。明代。徐熥。 海國秋高一雁輕,題書千里見交情。鹿門君已逃蹤跡,鶴市誰能識姓名。玄草謾憂瓿上覆,彩花長向筆中生。淺才何敢當皇甫,欲序三都愧未成。
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 ...
徐熥。 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
挽陳提舉 其一。。趙善括。 藺璧雖期復,蘇書竟不還。慶馀鐘令緒,才大壓塵寰。勁正三朝老,從容半世閑。會心真是老,一笑別人間。
送用和劉推官入京班改。宋代。林希逸。 幕畫如兄有異才,嶺南聲價動諸臺。登龍尾道呼班去,為鱷魚州守印來。定有賞音相料理,何妨進卷小徘徊。遙知得意行吟處,傍柳堤看菡萏開。
和午莊方伯七夕原韻。清代。嚴金清。 佳節無端動旅愁,明河遙看渡牽牛。九州兒女穿針夜,四海詞人折桂秋。郢曲喧傳絕域外,凱歌聽唱大刀頭。時平不廢防邊略,鐵笛寒聲隱戍樓。
題李遵道小寒林圖。元代。郭翼。 溪泉溪樹滿春青,寫入桃源翡翠屏。楊子風流那可得,為渠安個鐵厓亭。
婺源三首 其二 李坑。。傅義。 小橋流水忽馳名,似接高鄰與有榮。一路卻憐青石板,被人壓出許多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