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鳴官寺,香草色未已。同時皆省郎,而我獨留此。
維監太倉粟,常對府小史。清陰羅廣庭,政事如流水。
奉使往長安,今承朝野歡。宰臣應記識,明主必遷官。
塞外貔將虎,池中鴛與鸞。詞人洞簫賦,公子鵕鸃冠。
邑里春方晚,昆明花欲闌。行行取高位,當使路傍看。
送司農崔丞。唐代。李頎。 黃鸝鳴官寺,香草色未已。同時皆省郎,而我獨留此。維監太倉粟,常對府小史。清陰羅廣庭,政事如流水。奉使往長安,今承朝野歡。宰臣應記識,明主必遷官。塞外貔將虎,池中鴛與鸞。詞人洞簫賦,公子鵕鸃冠。邑里春方晚,昆明花欲闌。行行取高位,當使路傍看。
李頎(690-751),漢族,東川(今四川三臺)人(有爭議),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李頎。 李頎(690-751),漢族,東川(今四川三臺)人(有爭議),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鵲橋仙。明代。沈宜修。 輕花拂露,長空掛月,人在秋香院小。盈盈一水兩相思,■能得、佩環聲繞。銖衣羅薄,翠蛾愁損,試向瓊綃低告。無端窗外曉光催,掩泣望、星橋又杳。
喜雨二章。唐代。鄧肅。 暘蟲赫赫欲流金,夾岸垂楊失翠陰。已恐人間被湯旱,誰從天上作商霖。崇墉定有千箱積,果腹同傾四海心。我亦不須憂脫粟,聊賡既醉入瑤琴。
大明鐃歌鼓吹曲十三篇 其十 招關中。元代。楊維楨。 太原李,繼忠襄。京兆李,王咸陽。唇齒相依勢相望,搆讒煽虛撼金床。王綱偏,圯弗攑,上弗急君父,同盟不相援。徵兵關中伐太原。大丞相,偏將軍,士馬百萬蹂燕云。國已墟,關來從。尉之陀,竇之融。
贈蔡帥。明代。李夢陽。 時清晝臥銅牙弩,客散宵披玉檢文。可道將軍渾是武,曾將三策獻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