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潼川從宦日,相逢俱是少年時。東風紫陌春游慣,疏雨寒燈夜臥遲。
南北可堪相別恨,窮通深愧負交期。于今又是都門會,心事惟應范叔知。
至京與嚴尚寶話舊。明代。林景清。 記得潼川從宦日,相逢俱是少年時。東風紫陌春游慣,疏雨寒燈夜臥遲。南北可堪相別恨,窮通深愧負交期。于今又是都門會,心事惟應范叔知。
連江人,有《竹窗小槁》。 ...
林景清。 連江人,有《竹窗小槁》。
水龍吟。兩漢。佚名。 洞天景色常春,嫩紅淺白開輕萼。瓊筵鎮起,金爐煙重,香凝錦幄。窈窕神仙,妙呈歌舞,攀花相約。彩云月轉,朱絲網徐在,語笑拋球樂。繡袂風翻鳳舉,轉星眸、柳腰柔弱。頭籌得勝,歡聲近地,光容約。滿座佳賓,喜聽仙樂,交傳觥爵。龍吟欲罷,彩云搖曳,相將歸去寥廓。
紅棉寺次韻。清代。潭溥。 載酒茱萸合,尋山粵秀開。海光浮地出,秋氣并云來。烽火連邊徼,艱危憶將才。徘徊寺前路,落日滿蒿萊。
濕水謠。宋代。耶律鑄。 借問盧溝橋下水,甚時離了濕頭山。自從流入桑乾后,幾度窮兵戰不還。
仙姑對奕圖。元代。黃庚。 碧玉花冠素錦裳,對拈棋子費思量。終年不下神仙著,想是蓬萊日月長。
曉登定軍山。。吳德功。 曉起登山隴,優游緩步行。日從峰隙漏,風自澗中生。嵐氣千層潤,巖泉一片清。縱觀滄海外,帆影眼前呈。
相書語(張璟藏論婦人相引此)。兩漢。佚名。 目有四白,五夫守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