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血淚訴沈冤,啼起巴陵暮雨昏。只解千山喚行客,誰知身是未歸魂。
聞子規。清代。黃景仁。 聲聲血淚訴沈冤,啼起巴陵暮雨昏。只解千山喚行客,誰知身是未歸魂。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后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
黃景仁。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后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答皇甫子循見寄。。歐大任。 雙魚消息五湖還,玄晏先生尚閉關。人候小車乘下澤,書成殘草寄名山。江南煙月參差際,淮浦風云澒洞間。尺素懷君三百里,竹林何日一追攀。
燈下偶書。清代。鄭孝胥。 新涼有味在秋燈,悅耳風蟬得未曾。祇蹈貪涼宜蚤睡,因涼引睡卻堪憎。
思開平下毗陵。明代。朱元璋。 憶昔雄師罷戰灰,開平猶有教軍臺。自從南向北征去,直到如今永不來。思起相從不憚役,想來奮戰愈增哀。有時夢里還相見,抱鼓聲中旗甲開。
秋興三首。宋代。蘇軾。 野鳥游魚信往還,此身同寄水云間。誰家晚吹殘紅葉,一夜歸心滿舊山。可慰摧頹仍健食,此生通脫屢酡顏。年華豈是催人老,雙鬢無端只自斑。故里依然一夢前,相攜重上釣魚船。嘗陪大幕今陳跡,謬忝承明愧昔年。報國無成空白首,退耕何處有名田。黃雞白酒云山約,此計當時已浩然。浴鳳池邊星斗光,宴余香滿上書囊。樓前夜月低韋曲,云里車聲出未央。去國何年雙鬢雪,黃花重見一枝霜。傷心無限厭厭夢,長似秋宵一倍長。
奉懷太史公用盡字韻。明代。方孝孺。 隆替存恒期,含生會當盡。獨遭誣枉搆,既往有馀憫。哀彼草昧初,遺黎困戈盾。英雄逞割據,未暇分牡牝。公來作蓍龜,王略見封畛。上為宗社鎮,下為邦國準。旂常揭日月,鐘罄羅簴簨。諷諫陸賈多,制作張華敏。格天誠密運,恤物涕潛隕。氣回窮冬溫,力導大川引。竭忠職調護,垂老辭疾疢。謂可樂桑榆,相從拾芝菌。安知事乖謬,玄造獨何忍。顛頓萬里行,流離闔門殞。所馀巳無幾,猶受饑凍窘。自顧受深知,無能效赒賑。是非屬公議,不以窮達泯。終古仰大名,昭回配箕軫。紛紛榮辱論,百世同一哂。三嘆秋風前,目送高飛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