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堯登寶位,麟鳳煥宸居。海曲沾恩澤,還生比目魚。
生值揖遜歷,長歌東南春。釣鰲年三十,未見天子巡。
軒轅承化日,群鳳戲池臺。大樸衰喪后,仲尼生不來。
大道歸孟門,蕭蘭日爭長。想得巢居時,碧江應無浪。
矻矻蓬舍下,慕君麒麟閣。笑殺王子喬,寥天乘白鶴。
杳杳巫峽云,悠悠漢江水。愁殺幾少年,春風相憶地。
吳洲采芳客,桂棹木蘭船。日晚欲有寄,裴回春風前。
仙家風景晏,浮世年華速。邂逅漢武時,蟠桃海東熟。
南國珊瑚樹,好裁天馬鞭。魚龍不解語,海曲空蟬娟。
周穆恣游幸,橫天驅八龍。寧知泰山下,日日望登封。
秦國饒羅網,中原絕麟鳳。萬乘巡海回,鮑魚空相送。
秦家無廟略,遮虜續長城。萬姓隴頭死,中原荊棘生。
秦作東海橋,中州鬼辛苦。縱得跨蓬萊,群仙亦飛去。
隋煬棄中國,龍舟巡海涯。春風廣陵苑,不見秦宮花。
范子相句踐,滅吳成大勛。雖然五湖去,終愧磻溪云。
麟鳳識翔蟄,圣賢明卷舒。哀哉嵇叔夜,智不及鶢鶋。
戰地三尺骨,將軍一身貴。自古若吊冤,落花少于淚。
楚國千里旱,土龍日已多。九谷竟枯死,好云閑嵯峨。
漢家三殿色,恩澤若飄風。今日黃金屋,明朝長信宮。
南園杏花發,北渚梅花落。吳女妒西施,容華日消鑠。
山雞理毛羽,自言勝烏鳶。一朝逢鸑鷟,羞死南海邊。
秦家卷衣貴,本是倡家子。金殿一承恩,貂蟬滿鄉里。
魏宮薛家女,秀色傾三殿。武帝鼎湖歸,一身似秋扇。
嬋娟越機里,織得雙棲鳳。慰此殊世花,金梭忽停弄。
學古三十載,猶依白云居。每覽班超傳,令人慵讀書。
雄劍久濩落,夜吟秋風起。不是懶為龍,此非延平水。
朝為楊柳色,暮作芙蓉好。春風若有情,江山相逐老。
景龍臨太極,五鳳當庭舞。誰信壁間梭,升天作云雨。
曾夢諸侯笑,康囚議脫枷。千根池底藕,一朵火中花。
續古二十九首。唐代。陳陶。 大堯登寶位,麟鳳煥宸居。海曲沾恩澤,還生比目魚。生值揖遜歷,長歌東南春。釣鰲年三十,未見天子巡。軒轅承化日,群鳳戲池臺。大樸衰喪后,仲尼生不來。大道歸孟門,蕭蘭日爭長。想得巢居時,碧江應無浪。矻矻蓬舍下,慕君麒麟閣。笑殺王子喬,寥天乘白鶴。杳杳巫峽云,悠悠漢江水。愁殺幾少年,春風相憶地。吳洲采芳客,桂棹木蘭船。日晚欲有寄,裴回春風前。仙家風景晏,浮世年華速。邂逅漢武時,蟠桃海東熟。南國珊瑚樹,好裁天馬鞭。魚龍不解語,海曲空蟬娟。周穆恣游幸,橫天驅八龍。寧知泰山下,日日望登封。秦國饒羅網,中原絕麟鳳。萬乘巡海回,鮑魚空相送。秦家無廟略,遮虜續長城。萬姓隴頭死,中原荊棘生。秦作東海橋,中州鬼辛苦。縱得跨蓬萊,群仙亦飛去。隋煬棄中國,龍舟巡海涯。春風廣陵苑,不見秦宮花。范子相句踐,滅吳成大勛。雖然五湖去,終愧磻溪云。麟鳳識翔蟄,圣賢明卷舒。哀哉嵇叔夜,智不及鶢鶋。戰地三尺骨,將軍一身貴。自古若吊冤,落花少于淚。楚國千里旱,土龍日已多。九谷竟枯死,好云閑嵯峨。漢家三殿色,恩澤若飄風。今日黃金屋,明朝長信宮。南園杏花發,北渚梅花落。吳女妒西施,容華日消鑠。山雞理毛羽,自言勝烏鳶。一朝逢鸑鷟,羞死南海邊。秦家卷衣貴,本是倡家子。金殿一承恩,貂蟬滿鄉里。魏宮薛家女,秀色傾三殿。武帝鼎湖歸,一身似秋扇。嬋娟越機里,織得雙棲鳳。慰此殊世花,金梭忽停弄。學古三十載,猶依白云居。每覽班超傳,令人慵讀書。雄劍久濩落,夜吟秋風起。不是懶為龍,此非延平水。朝為楊柳色,暮作芙蓉好。春風若有情,江山相逐老。景龍臨太極,五鳳當庭舞。誰信壁間梭,升天作云雨。曾夢諸侯笑,康囚議脫枷。千根池底藕,一朵火中花。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
陳陶。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云鄱陽,一云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是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或鄱陽(今江西波陽)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時,隱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縣西),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摸魚兒。元代。馬熙。 買陂塘旋栽楊柳,參知漁艇機務。巨川冒涉風濤險,此際纜煙維雨。朝泊渚。到日落滄波,移傍寒梅嶼。翠禽無語。甚雪意方深,月明空載,獨棹始成趣。鑾坡夢,年少紛紛權許。功名更欲侔呂。桃花浪暖多肥鱖,不識綠蓑詞句。常載醑。豈特與、筆床茶灶聯文譜。閑忙今古。是世上何人,淵明日涉,董子不窺圃。
贈筆生王伯純。元代。謝應芳。 時方用武我業儒,王生賣筆來吾廬。生承世業霅溪上,制筆特與常人殊。宣城阻兵十三載,猶喜山中老?在。拔來秋穎帶微霜,縛得铦錐含五彩。昔年草創供玉堂,玉堂仙人云錦裳。三縑一字不易得,筆價亦與時俱昂。莫怪年來棄如土,掃除風塵必斨斧。生今賣筆我賣文,何異適越資章甫。呼兒亟用買一束,為我寫成懷古錄。吾兒作字三嘆賞,八法以之隨意足。我有好音生可知,用筆將見文明時。諸公筆諫佐明主,老我筆耕箋古詩。逝將重作毛穎傳,為記頻年遭薄賤。牽聯為生書姓名,字業不隨陵谷變。中秋適逢酒禁開,椰瓢酌生新潑醅。酒酣仰視月中兔,長嘯一聲歸去來。
喜雨應吳太參二首 其二。明代。孫偉。 坐聽檐虛瀉沸濤,也知真宰養民膏。北窗夢覺增絺绤,南畝人歸罷桔槔。鄉賽入村喧社鼓,野塘生水受漁舠。雨師先及公田足,為報官家撫字勞。
集義齋。魏晉。張載。 小齋新創得新名,大筆標題字勢輕。養勇所期戾孟子,動心那肯詫齊卿。川流有本源源聽,月入容光處處明。此道幾人能仿佛,浪言徒遣俗儒驚。
一素亭和見素韻二首 其一。明代。鄭岳。 千卷儲書作墨莊,夢隨春草到池塘。涓涓碧井分仙社,面面青峰隔女墻。丹桂燕山多異種,金砂樵谷有遺方。接?倒著閒臨水,照見?鬖發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