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老臣倚墻哭,頹髻斜簪夜慘綠。自嗟流蕩作波臣,細訴興亡溯天蹴。
天孫傳世到舜天,海上蜿蜒一脈延。彈丸雖號蕞爾國,問鼎猶傳七百年。
大明天子云端里,自天草詔飛黃紙。印綬遙從亦士頒,衣冠幸不珠崖棄。
使星如月照九州,王號中山國小球。英簜雙持龍虎節,繡衣直指鳳麟洲。
從此苞茅動人貢,艷說扶桑繭如甕。酋豪入學還請經,天王賜襲仍歸赗。
爾時國勢正稱強,日本猶封異姓王。只戴上枝歸一日,更無尺詔問東皇。
黑面小猴投袂起,謂是區區應余畀。數典橫徵貢百牢,兼弱忽然加一矢。
鯨鯢橫肆氣吞舟,早見降幡出石頭。大夫拔舍君含璧,昨日蠻王今楚囚。
畏首畏尾身有幾,籠鳥惟求寬一死。但乞頭顱萬里歸,妄將口血群臣誓。
歸來割地獻商于,索米仍輸歲歲租。歸化雖編歸漢里,畏威終奉嚇蠻書。
一國從茲臣二主,兩姑未覺難為婦。稱臣稱侄日為兄,依漢依天使如父。
一旦維新時事異,二百馀藩齊改制。覆巢豈有完卵心,顧器略存投鼠忌。
公堂才錫藩臣宴,鋒車竟走降王傳。剛聞守約比交鄰,忽爾廢藩夷九縣。
吁嗟君長檻車去,舉族北轅誰控訴?鬼界明知不若人,虎性而今化為鼠。
御溝一帶水溶溶,流出花枝胡蝶紅。尚有丹書珠殿掛,空將金印紫泥封。
迎恩亭下蕉陰覆,相逢野老吞聲哭。旌麾莫睹漢官儀,簪纓未改秦衣服。
東川西川吊杜鵑,稠父宋父泣鴝鵒。興滅曾無翼九宗,賜姓空存殷七族。
幾人脫險作逋逃,幾次流離呼伯叔?北辰太遠天不聞,東海雖枯國難復。
氈裘大長來調處,空言無施究何補?只有琉球恤難民,年年上疏勞疆臣。
流求歌。清代。黃遵憲。 白頭老臣倚墻哭,頹髻斜簪夜慘綠。自嗟流蕩作波臣,細訴興亡溯天蹴。天孫傳世到舜天,海上蜿蜒一脈延。彈丸雖號蕞爾國,問鼎猶傳七百年。大明天子云端里,自天草詔飛黃紙。印綬遙從亦士頒,衣冠幸不珠崖棄。使星如月照九州,王號中山國小球。英簜雙持龍虎節,繡衣直指鳳麟洲。從此苞茅動人貢,艷說扶桑繭如甕。酋豪入學還請經,天王賜襲仍歸赗。爾時國勢正稱強,日本猶封異姓王。只戴上枝歸一日,更無尺詔問東皇。黑面小猴投袂起,謂是區區應余畀。數典橫徵貢百牢,兼弱忽然加一矢。鯨鯢橫肆氣吞舟,早見降幡出石頭。大夫拔舍君含璧,昨日蠻王今楚囚。畏首畏尾身有幾,籠鳥惟求寬一死。但乞頭顱萬里歸,妄將口血群臣誓。歸來割地獻商于,索米仍輸歲歲租。歸化雖編歸漢里,畏威終奉嚇蠻書。一國從茲臣二主,兩姑未覺難為婦。稱臣稱侄日為兄,依漢依天使如父。一旦維新時事異,二百馀藩齊改制。覆巢豈有完卵心,顧器略存投鼠忌。公堂才錫藩臣宴,鋒車竟走降王傳。剛聞守約比交鄰,忽爾廢藩夷九縣。吁嗟君長檻車去,舉族北轅誰控訴?鬼界明知不若人,虎性而今化為鼠。御溝一帶水溶溶,流出花枝胡蝶紅。尚有丹書珠殿掛,空將金印紫泥封。迎恩亭下蕉陰覆,相逢野老吞聲哭。旌麾莫睹漢官儀,簪纓未改秦衣服。東川西川吊杜鵑,稠父宋父泣鴝鵒。興滅曾無翼九宗,賜姓空存殷七族。幾人脫險作逋逃,幾次流離呼伯叔?北辰太遠天不聞,東海雖枯國難復。氈裘大長來調處,空言無施究何補?只有琉球恤難民,年年上疏勞疆臣。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漢族客家人,廣東省梅州人,光緒二年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有《人鏡廬詩草》、《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
黃遵憲。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漢族客家人,廣東省梅州人,光緒二年舉人,歷充師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黃遵憲有《人鏡廬詩草》、《日本國志》、《日本雜事詩》。被譽為“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
寄中書洪益中夢菊先生四首 其三。明代。曹義。 望入天臺客路長,江云野樹思茫茫。別來每嘆光陰速,屈指于今巳十霜。
銅雀瓦硯歌一首謝林法曹。宋代。劉克莊。 涼州賊燒洛陽宮,黃屋遷播僑鄴中。兵驅椒房出復壁,帝不能救憂及躬。臺下役夫皆菜色,臺上美人如花紅。九州戰血丹野草,不聞鬼哭聞歌鐘。時人肆罵作漢賊,相國自許賢周公。一朝西陵瘞弓劍,帳殿寂寞來悲風。美人去事黃初帝,家法乃與穹廬同。繁華銷歇世代遠,惟有漳水流無窮。時時耕者钁遺瓦,蘇侵土蝕疑古銅。后來好事斲成硯,平視端歙相長雄。參軍得之喜不寐,攜歸光怪夜吐虹。謂宜載寶餉洛貴,顧肯割愛遺山翁。翁生建安七子后,幼覽方冊夢寐通。白頭始獲交石友,非不磨礪無新功。復愁偷兒瞰吾屋,竊去奚異玉與弓。書生一硯何足計,老瞞萬瓦掃地空。
鸚鵡曲。元代。馮子振。 逃吳辭楚無家住。解寶劍贈津父。十年間隸越鞭荊,怒卷秋江潮雨。想空城組練三千,白馬素車回去。又逡巡月上波平,暮色在煙光紫處。
送寬堂赴南外判宗。宋代。釋居簡。 教欲明南國,無如小召公。塤篪后先奏,魯衛古今同。特操銀潢遠,清班玉筍空。洛陽潮雪外,腳腳是華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