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十二月,游子向吳興。榜人問何之,不言但沾膺。
三年干戈暗鄉國,有兄不得歸塋域。高堂有母兒一人,負米百里傷哉貧。
此來海虞兩月日,裁得白金可半鎰。歸來入門不暇餐,直走山下求兄棺。
湖中雪滿七十峰,江山對君凝愁容。冬盡月向晦,慈親倚門待。
果見兄骨歸,心悲又以喜。如君節行真古人,一門內外唯孤身。
出營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君向余太息,此事不足言。
遙望天壽山,猶在浮云間。長嘆未及往,塵沙沒中原。
神州已陸沉,菽水難為計。豈無季孫粟,義不當人惠。
世無漢高帝,餓殺韓王孫。寧受少年侮,不感漂母恩。
時人未識男兒面,如君安得長貧賤。讀書萬卷佐帝王,傳檄一紙定四方。
拜埽十八陵,還歸奉高堂。窮冬積陰天地閉,知君唯有袁安雪。
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清代。顧炎武。 北風十二月,游子向吳興。榜人問何之,不言但沾膺。三年干戈暗鄉國,有兄不得歸塋域。高堂有母兒一人,負米百里傷哉貧。此來海虞兩月日,裁得白金可半鎰。歸來入門不暇餐,直走山下求兄棺。湖中雪滿七十峰,江山對君凝愁容。冬盡月向晦,慈親倚門待。果見兄骨歸,心悲又以喜。如君節行真古人,一門內外唯孤身。出營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君向余太息,此事不足言。遙望天壽山,猶在浮云間。長嘆未及往,塵沙沒中原。神州已陸沉,菽水難為計。豈無季孫粟,義不當人惠。世無漢高帝,餓殺韓王孫。寧受少年侮,不感漂母恩。時人未識男兒面,如君安得長貧賤。讀書萬卷佐帝王,傳檄一紙定四方。拜埽十八陵,還歸奉高堂。窮冬積陰天地閉,知君唯有袁安雪。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
顧炎武。 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揚州懷古十六首 其一。清代。何震彝。 邗水滔滔日夜流,珠歌翠舞古揚州。傷心怕問南朝事,璧月瓊花總惹愁。
端午次韻和徐改之。。于石。 榴花灼爍露初乾,乍試香羅怯曉寒。自古獨醒多見忌,與君一醉笑相看。無邪安用艾懸戶,徇俗聊將黍饤盤。千載沉湘呼不起,至今遺恨楚江干。濤頭灑淚眼難乾,魚腹沉冤骨未寒。楚些一章招莫返,曹碑八字好難看。水流不盡湘江恨,俗奠空陳蘋藻盤。我亦逢時增感慨,凜然忠孝孰能干。
喜雪 其三。宋代。朱翌。 嘉瑞真成一旦逢,寄箋天下托鵬風。分無侑坐歌眉綠,但有挑蔬凍指紅。畫史莫傳飛舞勢,詩人俱盡琢磨工。此間不見乾坤妙,妙在竹扉山崦中。
次韻張仲文雪中見寄。元代。葉颙。 萬境無聲玉宇空,江山晃耀失西東。溶溶不夜梨花月,袞袞長春柳絮風。兒女淺斟金帳酒,英雄方建鐵城功。池邊鵝鴨休驚擾,恐混軍聲耳為聾。
山居二十詠 其十三 雙魚。宋代。洪適。 犀角透魚龍,石肌蘊星斗。亦有無情花,枝頭魚貫柳。
與朝陽山人張朝夜集湖亭,賦得各言其志。唐代。皎然。 洞庭孤月在,秋色望無邊。零露積衰草,寒螀鳴古田。茫茫區中想,寂寂塵外緣。從此悟浮世,胡為傷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