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殊鄉見亦稀,殘荷疏柳水深圍。王官行李愁彈鋏,阿谷閨人故浣衣。
荒戍草深秋漸老,故侯瓜熟客忘歸。側身南望還零涕,晏歲從誰賦采薇。
平谷秋興六首 其四。清代。曾習經。 風物殊鄉見亦稀,殘荷疏柳水深圍。王官行李愁彈鋏,阿谷閨人故浣衣。荒戍草深秋漸老,故侯瓜熟客忘歸。側身南望還零涕,晏歲從誰賦采薇。
曾習經,字剛甫,號蟄庵,揭陽人。光緒庚寅進士。歷官度支部右丞。有《蟄庵詩存》。 ...
曾習經。 曾習經,字剛甫,號蟄庵,揭陽人。光緒庚寅進士。歷官度支部右丞。有《蟄庵詩存》。
馬上偶述。明代。黃佐。 南風吹沙作黃霧,紫騮嘶踏東華路。停鑣引領意悄然,宮樹離離聞杜鵑。
潢上釣魚得四十九枚戲成小詩。清代。李英。 偶結西河叟,朝朝駐水濱。誰知麋鹿性,還與白鷗親。草伏情偏劇,風餐歲更貧。因思游北固,曾作釣鱸人。
和竹溪三詩·昌黎與孟簡尚書書。宋代。劉克莊。 紛紛儒墨互攻排,此事吾嘗體認來。一向嵩山面空壁,一于驪岫撥殘灰。賢如顏閔今亡矣,古有彭聃安在哉。歲晚雪中逢族子,退之至此未忘骸。
大宛二馬。元代。郝經。 二馬飄飄萬里來,玉花蕭颯上金臺。風生兩耳云霄近,電掣雙瞳日月開。渥水虎文連殺氣,大宛龍種絕氛埃。將軍正欲成勛業,看汝驍騰展驥才。
詠史下·羊祜。宋代。陳普。 尺鯉何曾到賈充,太阿曾擬血王戎。淚痕不到沉碑上,似為苞苴走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