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勞汝命無寧歲,歲暮天寒更遠游。閩海煙波懸萬里,楚江風雪下孤舟。
讀書識字終何益,別婦拋兒不自由。我亦艱難多病日,鹡鸰沙晚思悠悠。
送舍弟嘯石入閩。清代。張百熙。 塵勞汝命無寧歲,歲暮天寒更遠游。閩海煙波懸萬里,楚江風雪下孤舟。讀書識字終何益,別婦拋兒不自由。我亦艱難多病日,鹡鸰沙晚思悠悠。
(1847—1907)湖南長沙人,字野秋,一作冶秋。同治十三年進士。中日戰時曾疏劾李鴻章陽戰陰和。戊戌政變時坐薦康有為革職。《辛丑條約》后疏請變科舉、建學堂、設報館。充管學大臣,力主派學生出洋留學。官至郵傳部尚書。卒謚文達。 ...
張百熙。 (1847—1907)湖南長沙人,字野秋,一作冶秋。同治十三年進士。中日戰時曾疏劾李鴻章陽戰陰和。戊戌政變時坐薦康有為革職。《辛丑條約》后疏請變科舉、建學堂、設報館。充管學大臣,力主派學生出洋留學。官至郵傳部尚書。卒謚文達。
種竹月馀稍覺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韻慰之 其一。明代。王紱。 東風無處不陽春,小草皆承雨露新。底事獨含憔悴色,多應不樂近囂塵。
如夢令·月似二年前好。元代。張翥。 月似二年前好。人比二年前老。今夕又鯨川,但欠酒杯傾倒。聞道。聞道。三徑漸荒秋草。
勸農二首奉呈同官諸丈 其一。。陳淳祖。 勸農事云畢,晴日足登山。山高翠微上,坐見人境閒。天目有修眉,洞庭無狂瀾。田疇井畫見,布谷行相關。村村自花柳,流水春風顏。周行撫泉石,碧匣開潺湲。尚想讀書聲,猶在松樹間。此事已難會,沂水何時還。朗吟蘇仙語,明月下前灣。
春感。宋代。陳紀。 唾壺壯氣已休休,呼酒田翁與動酬。九十日春長是雨,三千丈發總緣愁。棱棱顏面塵埃滿,渺渺山河歲月遒。谷飲芝餐皆可飽,人生何必稻粱謀。
青絞道中。明代。王弘誨。 徑轉疑無路,溪迷別有槎。亂山一鳥道,深樹幾人家。旅食隨田舍,村醪趁野花。輿圖窮島嶼,黎庶遍桑麻。
次韻學士兄秋初 其三。宋代。李彌遜。 葉葉彫梧陣陣風,疏云全放月華濃。故人不寄江頭信,看盡飛鴻斷復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