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無水山脈枯,似人骨立神先徂。山水兼收固云妙,水不波折如同無。
我游石門氣蕭爽,坐看瀑布涵清虛。山光水色兩爭勝,持較或恐山不如。
玉龍出匣奮鱗甲,銀河落天飛珍珠。青蓮居士呼不起,夢魂仿佛來匡廬。
枕流漱石有素愿,攬轡且為留斯須。何日此間結茅屋,一洗塵垢期無余。
同游析城王屋山詩七首 其四 石門飛瀑。清代。張晉。 有山無水山脈枯,似人骨立神先徂。山水兼收固云妙,水不波折如同無。我游石門氣蕭爽,坐看瀑布涵清虛。山光水色兩爭勝,持較或恐山不如。玉龍出匣奮鱗甲,銀河落天飛珍珠。青蓮居士呼不起,夢魂仿佛來匡廬。枕流漱石有素愿,攬轡且為留斯須。何日此間結茅屋,一洗塵垢期無余。
山西陽城人,字雋三。諸生。工詩,長于七古。足跡半天下,后落拓以死。有《艷雪堂詩集》。 ...
張晉。 山西陽城人,字雋三。諸生。工詩,長于七古。足跡半天下,后落拓以死。有《艷雪堂詩集》。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宋代。釋普度。 短棹輕帆,風恬浪靜。溢目湖光鏡樣平,漁歌未起同誰聽。萬壑千巖,高低普應。狼藉斷霞殘照中,船頭撥轉都收盡。麼朅提國,親行此令。
有感。清代。翁心存。 人子朝暮出,倚閭尚徬徨。千里與萬里,極目何能望。嚙指忽心動,引領祇內傷。伊余髫齔時,隨侍于朐陽。山城霜月苦,講舍秋風涼。母績兒夜讀,共此鐙燭光。兒方治《毛詩》,讀至《四牡》章。掩卷忽有感,清淚含兩眶。阿母顧兒笑,愿兒學范滂。矧當太平時,馳驅敢或遑。男兒志四海,安可戀故鄉。長跪謝阿母,教兒以義方。忽忽四十載,膂力猶幸剛。吁嗟奉英簜,何如萟稻粱。
贈性甫。。邢參。 僦卻樓居恣賞春,臨溪更得采香蘋。一瓢醴酒常浮月,數篋遺書不受塵。靜語未嘗關世務,醉眠多是任天真。耆年無恙貧無慮,絳帳傳經喜有人。
哭華姜一百首 其三十六。清代。屈大均。 懷中保子二齡馀,弄爾西窗舊讀書。我指卿卿新畫像,可憐未解淚沾裾。
送陳宜山廷尉奉召北上。明代。湛若水。 多年不見宜山子,到我來時作別筵。三十星霜同榜日,四千風浪各方天。可堪插翅隨鳧翥,不盡揮弦送鳳騫。北斗瞻依意何極,貫城應在五云邊。
送林丈內艱南還二首 其一。明代。于慎行。 慘淡歸人意,春前問去舟。參商初兩地,膠漆已三秋。雨色低津樹,江光隱驛樓。庭花多所恨,不是錦衣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