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禽愛幽翳,逢山輒淹留。坐與髯叟昵,天捉置此囚。
飫君何所有?山光逾珍羞。昨來值歲盡,燭笑吟休休。
回思曩夜濤,寧先與耳謀。未來那可說,即景勤焚修。
和嘿園除日過歲寒樓次東坡題杭州廳壁韻。清代。陳寶琛。 倦禽愛幽翳,逢山輒淹留。坐與髯叟昵,天捉置此囚。飫君何所有?山光逾珍羞。昨來值歲盡,燭笑吟休休。回思曩夜濤,寧先與耳謀。未來那可說,即景勤焚修。
陳寶琛(1848—1935年),字伯潛,號弢庵、陶庵、聽水老人。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書陳若霖曾孫,晚清大臣,學者,官至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內閣弼德院顧問大臣,為毓慶宮宣統皇帝授讀。中法戰爭后因參與褒舉唐炯、徐延投統辦軍務失當事,遭部議連降九級,從此投閑家居達二十五年之久。賦閑期間,熱心家鄉教育事業。宣統元年(1909年),復調京充禮學館總裁,辛亥革命后仍為溥儀之師,1935年卒于京寓,得遜清“文忠”謚號及“太師”覲贈 。 ...
陳寶琛。 陳寶琛(1848—1935年),字伯潛,號弢庵、陶庵、聽水老人。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書陳若霖曾孫,晚清大臣,學者,官至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內閣弼德院顧問大臣,為毓慶宮宣統皇帝授讀。中法戰爭后因參與褒舉唐炯、徐延投統辦軍務失當事,遭部議連降九級,從此投閑家居達二十五年之久。賦閑期間,熱心家鄉教育事業。宣統元年(1909年),復調京充禮學館總裁,辛亥革命后仍為溥儀之師,1935年卒于京寓,得遜清“文忠”謚號及“太師”覲贈 。
送湯倅二首。宋代。虞儔。 別乘詞鋒不費磨,江山得助想經過。離情柳色長亭暮,愁緒梅腮細雨多。渭北論文須細與,洛南問業念如何。有時尺素頻相寄,莫負東來錦鯉波。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宋代。邵雍。 人言垂釣辯浮沉,辯著浮沉用意深。吾恥不為知害性,等閑輕動望魚心。
海陵四詠 其四 小香巖。清代。許傳霈。 鹽宗祠石小香巖,迢遞朱闌映碧杉。春去猶開花爛漫,樓深慣聽燕呢喃。曲池傍榭魚清數,洞石當門柳未芟。語罷鐘聲起鄰寺,半林落日已西銜。
古城田。明代。殷奎。 仆子中夜起,將牛耕古城。古城古人筑,古城今人耕。古人誰復在,古城今人平。黃蒿上莽蒼,白骨下縱橫。傷哉功筑日,戰守煩戈兵。誰知千載下,耕遍無人爭。
田園游眺偶成。清代。鄭獻甫。 亭皋一葉下,村落暮寒生。落日到鴉背,流云帶雁聲。間招荷笠客,偶作傍山行。秋色散平楚,蕭蕭各自驚。
琴曲歌辭。蔡氏五弄。幽居弄。唐代。顧況。 苔衣生,花露滴,月入西林蕩東壁。扣商占角兩三聲,洞戶谿窗一冥寂。獨去滄洲無四鄰,身嬰世網此何身。關情命曲寄惆悵,久別江南山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