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余游京華,鄭君過我邸。告言子沈子,詩亦同光體。
雜然見贈答,色味若粢醴。十年始會面,輟樂正讀禮。
從之索舊作,發篋空如洗。能者不自珍,翻悔筆輕泚。
我言詩教微,百喙乃爭啟。風雅道殆喪,龐言天方癠。
內輕感外重,怨誹遂丑詆。何人抱微尚,不絕如追蠡。
宋唐皆賢劫,勝國空祖禰。當涂逮典午,導江僅至澧。
先生特自牧,頗謂語中綮。年來積懷抱,發泄出根柢。
雖肆百態妍,石瀨下見底。我雖不曉事,老去目未瞇。
諒有古性情,汩汩任有瀰。
冬述四首示子培 其三。近現代。陳衍。 往余游京華,鄭君過我邸。告言子沈子,詩亦同光體。雜然見贈答,色味若粢醴。十年始會面,輟樂正讀禮。從之索舊作,發篋空如洗。能者不自珍,翻悔筆輕泚。我言詩教微,百喙乃爭啟。風雅道殆喪,龐言天方癠。內輕感外重,怨誹遂丑詆。何人抱微尚,不絕如追蠡。宋唐皆賢劫,勝國空祖禰。當涂逮典午,導江僅至澧。先生特自牧,頗謂語中綮。年來積懷抱,發泄出根柢。雖肆百態妍,石瀨下見底。我雖不曉事,老去目未瞇。諒有古性情,汩汩任有瀰。
陳衍(1856~1937),近代文學家。字叔伊,號石遺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曾入臺灣巡撫劉銘傳幕。二十四年,在京城,為《戊戌變法榷議》十條,提倡維新。政變后,湖廣總督張之洞邀往武昌,任官報局總編纂,與沈曾植相識。二十八年,應經濟特科試,未中。后為學部主事、京師大學堂教習。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學講授,編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蘇州,與章炳麟、金天翮共倡辦國學會,任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 ...
陳衍。 陳衍(1856~1937),近代文學家。字叔伊,號石遺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曾入臺灣巡撫劉銘傳幕。二十四年,在京城,為《戊戌變法榷議》十條,提倡維新。政變后,湖廣總督張之洞邀往武昌,任官報局總編纂,與沈曾植相識。二十八年,應經濟特科試,未中。后為學部主事、京師大學堂教習。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學講授,編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蘇州,與章炳麟、金天翮共倡辦國學會,任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
竹洲諸侄孫小集永嘉蔣子高有詩次韻。宋代。戴復古。 美景能兼樂事難,愁來唯仗酒遮攔。昂藏病骨兼詩瘦,料峭春風帶臘寒。喬木尚疑前輩在,好花應笑老人看。忍拋明月先歸去,輸與諸郎徹夜歡。
雜興 其九。明代。邱云霄。 側觀陰陽秘,屈信理相干。綿綿遞靈化,感應固無端。日燠繼以陰,急流生回瀾。時至拙為巧,數窮賢亦難。達人貴順動,直當生死關。
擬庾子山詠畫屏風詩 其七。清代。張鶴齡。 窈窕排丹闥,回翔出鈿車。春旗拂岸柳,輕吹落山花。似出齊遄室,將宴楚章華。夷庚休畏險,峻坂隔褒斜。
得江西報六言十首。宋代。劉克莊。 但見盈城盈野,誰能去食去兵。山東河北卷土,江右湖南失耕。
暨陽懷古二十三首 其五 道成墩。清代。繆徵甲。 嗚呼,許公仁者非神仙。代民納稅法外意,后之繼者難為賢。瘞金償賦諱施與,詫為黃白毋乃顛。醫師之外設方相,周禮廣立仁政篇。張魯世傳斗米術,驅疫乃以符水專。公能納民躋壽寓,豈藉符水為和扁。禹役庚辰益掌火,為民除害神圣傳。斬蛇赤帝行大澤,搏蛟孝侯入深淵。事本尋常不足怪,要皆一念為民堅。后堂拜母重母孝,大孝必得壽百年。先生應笑欒大輩,妄希白日能升天。世儒自是眼孔小,故神其說何責焉。嗚呼,許公仁者非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