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兮如太虛,何惡亦何愛。
吾廬寄吾興,妙處端有在。
於中忘歲時,疇覺屢遷代。
但知曲肱眠,居然樂其內。
無事戶不出,此意誰能會。
更約素心交,攜書靜相對。
寄題吳伯豐所居二首·亦愛軒。宋代。陳文蔚。 心兮如太虛,何惡亦何愛。吾廬寄吾興,妙處端有在。於中忘歲時,疇覺屢遷代。但知曲肱眠,居然樂其內。無事戶不出,此意誰能會。更約素心交,攜書靜相對。
陳文蔚(約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饒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師事朱熹。嘗舉進士。慶元中,(1198)館于朱熹家,課其諸孫。又講讀鉛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書類編,有益治道,詔補迪功郎。學者稱克齋先生。文蔚著有克齋集十七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
陳文蔚。 陳文蔚(約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饒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師事朱熹。嘗舉進士。慶元中,(1198)館于朱熹家,課其諸孫。又講讀鉛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書類編,有益治道,詔補迪功郎。學者稱克齋先生。文蔚著有克齋集十七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立秋前荷溪。清代。戴亨。 書齋西數武,別有遠塵天。芒履偶然到,滄洲久自專。藤蘿垂暮雨,桑柘起疏煙。景色新秋近,輕涼亦可憐。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四。宋代。楊萬里。 從教節序暗相催,歷日塵生懶看來。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
九曲櫂歌十首。宋代。白玉蟾。 寂寂秋煙鎖碧灣,往年此地有禪關。不神移入龍宮去,一夜風雷吼萬山。
和張推官同年陰無緒偶成。宋代。司馬光。 澹泊輕云寒不收,未成春雨只添愁。風煙寂寞幾何限,盡入憑高一雨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