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倫開野臾,勤學勸生儒。列爵雖殊分,同仁本一途。
云泥如有隔,水火豈相資。飲露知蟬潔,觀顏覺鑒虛。
潛光同隱豹,出宰必懸魚。適國無先后,梯云有卷舒。
天文回北極,水勢赴東都。定策參耆宿,輪忠奉簡書。
彌重勛業懋,開國負稱孤。
語州縣諸公敏 其二。唐代。陳元光。 敦倫開野臾,勤學勸生儒。列爵雖殊分,同仁本一途。云泥如有隔,水火豈相資。飲露知蟬潔,觀顏覺鑒虛。潛光同隱豹,出宰必懸魚。適國無先后,梯云有卷舒。天文回北極,水勢赴東都。定策參耆宿,輪忠奉簡書。彌重勛業懋,開國負稱孤。
陳元光(657—711年),字廷炬,號龍湖。唐朝 河東道人[(一說河南光州人,今河南省潢川縣。)。漳州首任刺史。他是閩臺地區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被奉為開漳圣王。陳元光將軍自未弱冠之年即隨父率眾南下,直至殉職,始終堅守在閩戍地,長達四十二年;治閩有方,開科選才,任用賢士,招撫流亡,燒荒屯墾,興辦學校,勸民讀書。號稱“蠻荒”之地的閩南,經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 陳元光成為促進中原文化與閩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陳元光去世后,被后世尊奉為“開漳圣王”。潮州詩萃》收錄其排律詩三首,后人編有《龍湖集》48首,《全唐詩》及外編錄其7首。 ...
陳元光。 陳元光(657—711年),字廷炬,號龍湖。唐朝 河東道人[(一說河南光州人,今河南省潢川縣。)。漳州首任刺史。他是閩臺地區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被奉為開漳圣王。陳元光將軍自未弱冠之年即隨父率眾南下,直至殉職,始終堅守在閩戍地,長達四十二年;治閩有方,開科選才,任用賢士,招撫流亡,燒荒屯墾,興辦學校,勸民讀書。號稱“蠻荒”之地的閩南,經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 陳元光成為促進中原文化與閩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陳元光去世后,被后世尊奉為“開漳圣王”。潮州詩萃》收錄其排律詩三首,后人編有《龍湖集》48首,《全唐詩》及外編錄其7首。
題王瘦湘詩稿兼寄吷庵。。黃浚。 哦詩晨為昏,深語百取一。豈無運斤手,怊悵幾妙質。償春定何事,守此青鏤筆。團茶助吟聲,忽與寸卷昵。清哉西江源,排闥竟入室。思來決秋隼,人海變明瑟。此才挽猶難,忍使交臂失。吾意拓其樊,加理益邃密。改圖宗臨川,高議欲造膝。散原別都闊,近說寡所悉。獨當叩吷庵,得頷或可必。圣處嗟安繇,教我儻多術。
偈頌七十二首。宋代。釋祖欽。 洪蒙未判絕疏親,畢竟難將事理分。夜半正明還不露,金剛腦后鐵昆侖。
秋夜望月 其一。兩漢。佚名。 皎皎山頭月欲低,月厭羈愁睡轉迷。忽覺淚流痕尚在,不知夢里向誰啼。
安樂窩中吟 其六。宋代。邵雍。 安樂窩中春不虧,山翁出入小車兒。水邊平轉綠楊岸,花外就移芳草堤。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強身歷四朝時。鳳凰樓下天津畔,仰面迎風倒載歸。
喜亥白兄至都。清代。張問陶。 君至欣如我到家,剪燈絮絮問三巴。一年聚散悲身事,萬里庭闈感歲華。何日鄉居隨父老,不堪旅食飽風沙。近來苦憶鄉園樂,牛背斜眠嗅稻花。
將歸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 其一。唐代。許渾。 西巖一磬長,僧起樹蒼蒼。開殿灑寒水,誦經焚晚香。竹風云漸散,杉露月猶光。無復重來此,歸舟凌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