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之出矣,明鏡罷紅妝。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
自君之出矣 其二。唐代。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明鏡罷紅妝。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
陳叔達(?-635年),字子聰,吳興(今浙江長興)人,唐朝宰相,陳宣帝第十七子,陳后主異母弟。陳叔達出身于陳朝皇室,曾授侍中,封義陽王。陳亡入隋,歷任內史舍人、絳郡通守,后歸降唐高祖,擔任丞相府主簿,封漢東郡公。唐朝建立后,陳叔達歷任黃門侍郎、納言、侍中、禮部尚書,進拜江國公。玄武門之變時曾建議唐高祖立唐太宗為太子,晚年以散職歸第。貞觀九年(635年),陳叔達病逝,追贈戶部尚書,初謚繆,后改為忠。 ...
陳叔達。 陳叔達(?-635年),字子聰,吳興(今浙江長興)人,唐朝宰相,陳宣帝第十七子,陳后主異母弟。陳叔達出身于陳朝皇室,曾授侍中,封義陽王。陳亡入隋,歷任內史舍人、絳郡通守,后歸降唐高祖,擔任丞相府主簿,封漢東郡公。唐朝建立后,陳叔達歷任黃門侍郎、納言、侍中、禮部尚書,進拜江國公。玄武門之變時曾建議唐高祖立唐太宗為太子,晚年以散職歸第。貞觀九年(635年),陳叔達病逝,追贈戶部尚書,初謚繆,后改為忠。
登伯牙琴臺見菊花。。黃節。 英雄心事托琴中,獨訪孤臺過斷虹。滿地夕陽號朔雁,隔簾人影瘦西風。秋花晚節多遲暮,古調今彈有異同。不為知音為知志,蒼茫山水月湖東。
贈萬生。清代。屈大均。 寡婦得丹穴,禮抗萬乘君。百尺懷清臺,煌煌巴水濱。丈夫無貨財,為德將何因。觀時得權變,白圭誠智人。東南市玉帛,西北貿馬牛。為君富敵國,五行運其籌。握土成黃金,丹訣藏浮丘。關中日轉餉,地利如川流。功名何赫赫,誰知文終侯。
塞上讀霞海篇寄管涔子。明代。林大春。 當代推詞伯,如公思獨玄。明霞歸遠渚,孤月出高天。魯壁存經舊,漢宮作賦先。蒼茫辭闕下,灑落向江邊。興引赤城愜,情憐碧海偏。奇文振巖穴,麗藻發林泉。玉鐸驚回首,金聲失比肩。草書潛逼圣,載酒細論賢。門比孫登重,山因謝朓傳。游秦膺舜岳,思越感堯年。夜夢抽簪侶,秋懷倚劍篇。登臨嗟遠矣,風物轉悠然。好靜能齊俗,端居或問禪。賓僚盡傾倒,騷雅幸周旋。重望歸安石,幽期合稚川。曹劉時并蓋,李郭或同船。賤子暫持節,長途許執鞭。青門逢勝集,紫省列群仙。忝竊分徐榻,光輝入孔筵。終南巧舞外,長樂婉歌前。忽奏陽春曲,兼聆流水弦。疑游洞庭浦,如陟華山巔。縹緲飛千里,空濛俯八埏。別來馀臘雪,吟處起春煙。朝傍黑河宿,暮從青戍眠。寶刀增意氣,彩筆愧塵緣。塞晚愁聞雁,溪清想釣鳣。何時隨汗漫,白日共聯翩。醉訪燒丹地,閒行種藥田。枕書仍寤寐,驛傳若留連。沙隱朔云暗,峰回羌樹圓。關西悵脩阻,空復望飛箋。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唐代。劉禹錫。 金貂曉出鳳池頭,玉節前臨南雍州。暫輟洪爐觀劍戟,還將大筆注春秋。管弦席上留高韻,山水途中入勝游。峴首風煙看未足,便應重拜富民侯。
詠史十首 其一 楊妃。。楊浣芬。 寵賜溫泉浴,長生記定情。忽驚鼙鼓至,空自玉顏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