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凡四人,惟余為少焉。
長兄歿遼東,二年共和前。
二姊老故鄉,死已逾廿年。
大姊今又亡,微身且茍延。
大姊幼勤謹,祖父所愛憐。
及長適吳門,事姑姑稱賢。
相夫營市賈,勤儉意拳拳。
夫亡教子女,商讀差比肩。
余壯志四方,所親常別離。
抗戰軍事起,避寇群西移。
率家奔漢皋,姊顏猶未衰。
卅年未見姊,見姊在危顛。
相將就蜀道,歡聚忘百罹。
卜居江津城,且喜常相隨。
諸甥善營賈,市利可撐持。
姊性習勤儉,老益戒怠侈。
紈素不被體,兼味素所訾。
家人奉甘旨,盡食孫與兒。
強之拒不納,作色相爭持。
針帚恒在手,巨細無張弛。
如何操奇贏,日夕心與馳。
生存為后人,信念不可移。
肥甘既失養,身心復交疲。
行年六十九,一病遂不支。
今春還山居,余病靜是宜。
姊意愿偕往,臨行復遲疑。
送我西廊外,木立無言辭。
依依不忍去,悵悵若有思。
骨肉生死別,即此俄頃時。
當時未警覺,至今苦追憶。
挽大姊。近現代。陳獨秀。 兄弟凡四人,惟余為少焉。長兄歿遼東,二年共和前。二姊老故鄉,死已逾廿年。大姊今又亡,微身且茍延。大姊幼勤謹,祖父所愛憐。及長適吳門,事姑姑稱賢。相夫營市賈,勤儉意拳拳。夫亡教子女,商讀差比肩。余壯志四方,所親常別離。抗戰軍事起,避寇群西移。率家奔漢皋,姊顏猶未衰。卅年未見姊,見姊在危顛。相將就蜀道,歡聚忘百罹。卜居江津城,且喜常相隨。諸甥善營賈,市利可撐持。姊性習勤儉,老益戒怠侈。紈素不被體,兼味素所訾。家人奉甘旨,盡食孫與兒。強之拒不納,作色相爭持。針帚恒在手,巨細無張弛。如何操奇贏,日夕心與馳。生存為后人,信念不可移。肥甘既失養,身心復交疲。行年六十九,一病遂不支。今春還山居,余病靜是宜。姊意愿偕往,臨行復遲疑。送我西廊外,木立無言辭。依依不忍去,悵悵若有思。骨肉生死別,即此俄頃時。當時未警覺,至今苦追憶。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創始人;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的領導人。主要著作收入《獨秀文存》、《陳獨秀文章選編》、《陳獨秀思想論稿》、《陳獨秀著作選編》等。 ...
陳獨秀。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創始人;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的領導人。主要著作收入《獨秀文存》、《陳獨秀文章選編》、《陳獨秀思想論稿》、《陳獨秀著作選編》等。
清平樂。元代。郯韶。 湘云微度。六曲朱闌暮。簾外香飄梅子樹。知有王孫索句。誰將瓊琯吹霞。柳花飛過東家。說與門前去馬,斷腸休為琵琶。
籌邊堂。宋代。梁介。 籌邊無它長,幸此歲有秋。吏無打門宣,民無失業憂。史君來此邦,不但肉食謀。有言天命之,為汝消窮愁。夷蜑及生齒,各異風馬牛。一醉堂上樽,莫運機與籌。
戊寅正月壽張華東年兄七十三初度兼訂觀海之約 其二。明代。畢自嚴。 傳聞海蜃幻樓臺,仙屋籌添瑞氣開。岱岳孔林游屐遍,何當把臂向蓬萊。
奉和胡學士光大侍從游萬歲山詩韻十首 其九。。王洪。 殿閣青霄迥,山川紫氣高。門開天上日,地壓海中鰲。響徹蒼龍管,□傳碧甕醪。共歡千載遇,登賞總忘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