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火不相待,炎涼雨中變。林晴有殘蟬,巢冷無留燕。
沉吟卷長簟,愴惻收團扇。向夕稍無泥,閑步青苔院。
月出砧杵動,家家搗秋練。獨對多病妻,不能理針線。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將綻。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勸。
秋霽。唐代。白居易。 金火不相待,炎涼雨中變。林晴有殘蟬,巢冷無留燕。沉吟卷長簟,愴惻收團扇。向夕稍無泥,閑步青苔院。月出砧杵動,家家搗秋練。獨對多病妻,不能理針線。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將綻。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勸。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送僧懷師古庵住惠山并寫竹枝以贈。明代。王紱。 泉聲山色古今同,師去尤能繼若翁。臨別自慚無可贈,一枝聊為助清風。
四十詠 其二十八 徐太學益孫。明代。王世貞。 徐生貌溫如,骨節不茅靡。興詞雖沃若,所造有根柢。拂袖平原門,掩關驃騎里。不為造物弄,翛然事名理。勖哉出世資,毋輕慕才鬼。
秋夜雨有感言懷二首 其一。。韓雍。 客里逢秋感已深,可堪秋夜對秋霖。江湖未遂希文志,丘壑空懸永叔心。云壓戍樓迷畫角,風傳警枕亂清砧。誰憐懷國思鄉處,無限愁腸自苦吟。
石岡園雜詩二首 其一。明代。程嘉燧。 出郭不知遠,沿林新筍成。柳橋塵乍染,枳徑雪初明。客到山云起,魚跳春水生。巖扉對軒敞,遙識讀書聲。
送夏公瑾還吳。明代。劉溥。 愁結望冰消,冰消愁轉結。不見鄉人來,翻與鄉人別。叵耐東風又弄寒,楊柳長條亂吹折。一壺旋買金臺春,難洗行人衣上塵。糧車芻載擁官道,歧路復歧愁殺人。念昔君官考功部,仙才不負親題柱。誰知造物如小兒,疋馬云中枉高步。去年上皇北狩回,詔書復用賈生才。身輕已得釋重負,遙指庭闈歸去來。歸去來,不可留。腰間寶帶懸吳鉤,故園山水今復游。竹輿青舫詩酒儔,請君莫忘皇恩優。邊城米貴人不飽,征戍未知何日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