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水登山路,重尋旅思勞。竹陰行處密,僧臘別來高。
遠岫明寒火,危樓響夜濤。悲秋不成寐,明月上千舠.
甘露寺僧房。唐代。張喬。 臨水登山路,重尋旅思勞。竹陰行處密,僧臘別來高。遠岫明寒火,危樓響夜濤。悲秋不成寐,明月上千舠.
張喬。 (生卒年不詳),今安徽貴池人,懿宗咸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
西招四時吟 其三。清代。和琳。 南山看霧起,雷為雨吹噓。淡淡秋無跡,淙淙夜不虛。池塘堪浴佛,稞麥漸倉儲。更喜羊脂厚,廚供大嚼初。
廣州竹枝辭 其五。。何絳。 坡山渡口春草齊,番山謝豹山中啼。可憐一夜瀟瀟雨,猶向東風憶蜀西。
秋夜望月 其一。兩漢。佚名。 皎皎山頭月欲低,月厭羈愁睡轉迷。忽覺淚流痕尚在,不知夢里向誰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