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隨到處一羊裘,況有澄江散客愁。且看跳魚并集鳥,莫思去馬與來牛。
歡情往日空回首,酒味今年不下喉。只待兩公高宴罷,卻攜茶鼎上漁舟。
再次王宰韻。宋代。朱熹。 相隨到處一羊裘,況有澄江散客愁。且看跳魚并集鳥,莫思去馬與來牛。歡情往日空回首,酒味今年不下喉。只待兩公高宴罷,卻攜茶鼎上漁舟。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送王本一如遼陽。明代。邊貢。 送君無奈別情何,五日生朝客里過。心逐懸旌離漢徼,夢隨春柳渡遼河。重關復嶺狼煙接,暮雨朝云海氣多。應有大篇吟出塞,不須停馬問干戈。
寓城西精舍贈洞文上人。清代。李鍇。 比鄰七十載,為客謝淹留。忍草自長碧,妙香時一浮。世情爭夢幻,佛面老春秋。愁絕斜陽外,誰家百尺樓。
題王叔毅畫。宋代。趙蕃。 天公知君有此畫,要遣題詩與當價。故令欲雪還弄晴,盡日神機不容暇。毫端自出右丞維,孫郎一見欣得之。寫真命意兩俱盛,我今落筆胡能奇。
赴新安別梁侍郎。唐代。劉長卿。 新安君莫問,此路水云深。江海無行跡,孤舟何處尋。青山空向淚,白月豈知心。縱有馀生在,終傷老病侵。
洞中看梅和諸公。明代。區大相。 借問江南信,花開定幾旬。洞中才破臘,野外枉尋春。探處迷村口,飄時忽澗濱。孤根寒獨立,數樹雪為鄰。乍似開瑤圃,翻疑對玉人。夢來全彷佛,看去憶清真。捲幔微芳發,橫窗素影新。為何不忍折,聊與歲寒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