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夫楚謠漢風。
既非一骨。
魏制晉造。
固亦二體。
譬猶藍朱成彩。
雜錯之變無窮。
宮角為音。
靡曼之態不極。
故蛾眉詎同貌。
而俱動于魄。
芳草寧共氣。
而皆悅于魂。
不期然歟。
至于世之諸賢。
各滯所迷。
莫不論甘而忌辛。
好丹而非素。
豈所謂通方廣恕。
好遠兼愛者哉。
乃及公干、仲宣之論。
家有曲直。
安仁、士衡之評。
人立矯抗。
況復殊于此者乎。
又貴遠賤近。
人之常情。
重耳輕目。
俗之恒蔽。
是以邯鄲托曲于李奇。
士季假論于嗣宗。
此其效也。
然五言之興。
諒非敻古。
但關西鄴下。
既已罕同。
河外江南。
頗為異法。
故玄黃經緯之辨。
金碧浮沉之殊。
仆以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
今作三十首詩。
斅其文體。
雖不足品藻淵流。
庶亦無乖商搉云爾。
遠與君別者。
乃至雁門關。
黃云蔽千里。
游子何時還。
送君如昨日。
檐前露已團。
不惜蕙草晚。
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
妾身長別離。
愿一見顏色。
不及其瓊樹枝。
菟絲及水萍。
所寄終不移。
雜體詩 古離別。南北朝。江淹。 小序夫楚謠漢風。既非一骨。魏制晉造。固亦二體。譬猶藍朱成彩。雜錯之變無窮。宮角為音。靡曼之態不極。故蛾眉詎同貌。而俱動于魄。芳草寧共氣。而皆悅于魂。不期然歟。至于世之諸賢。各滯所迷。莫不論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豈所謂通方廣恕。好遠兼愛者哉。乃及公干、仲宣之論。家有曲直。安仁、士衡之評。人立矯抗。況復殊于此者乎。又貴遠賤近。人之常情。重耳輕目。俗之恒蔽。是以邯鄲托曲于李奇。士季假論于嗣宗。此其效也。然五言之興。諒非敻古。但關西鄴下。既已罕同。河外江南。頗為異法。故玄黃經緯之辨。金碧浮沉之殊。仆以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今作三十首詩。斅其文體。雖不足品藻淵流。庶亦無乖商搉云爾。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黃云蔽千里。游子何時還。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愿一見顏色。不及其瓊樹枝。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散文家,歷仕三朝,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江淹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令。宋順帝升明元年(477年),齊高帝蕭道成執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回,并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大受重用。 ...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散文家,歷仕三朝,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江淹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令。宋順帝升明元年(477年),齊高帝蕭道成執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回,并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大受重用。
菩薩蠻。近現代。章士釗。 昨宵失睡仍朝起。愁人向乏銷愁計。涼日上珠蘭。秋風一味寒。添衣窗下坐。冷燕檐前過。燕語似將離。丁寧春社時。
鄭惠叔閣學守建寧三首。宋代。袁說友。 周這士也貴,如圭璧璠璵。東陜與南土,出入本裕如。高冠不可羈,位次實有余。輕此一葉舟,孰肯戲魯儒。自公抗章行,益以貴士夫。
秋日。宋代。張耒。 隕葉鳥不顧,枯莖蟲莫吟。野荒田已獲,江暗夕多陰。夜語聞山雨,無眠聽楚砧。敝裘還補綻,披拂動歸心。
再來應是歲庚辰,珍重高年命屢申。早識云卿擅當代,不教疏傅獨前人。
華茵聯句朋猶昨,綺閣懸燈物共春。眠食倘彊思亟見,宴陪撒荔莫辭頻。
沈德潛和韻有林壑已安仍戀主潞河歸棹敢云遄之句因疊前韻賜之 其二。。弘歷。 再來應是歲庚辰,珍重高年命屢申。早識云卿擅當代,不教疏傅獨前人。華茵聯句朋猶昨,綺閣懸燈物共春。眠食倘彊思亟見,宴陪撒荔莫辭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