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到西湖,處處梅花笑。抖擻長安車馬塵,眼底青山好。
身世兩悠悠,歲月閑中老。極目煙波萬頃愁,此意誰知道。
卜算子。宋代。吳潛。 春事到西湖,處處梅花笑。抖擻長安車馬塵,眼底青山好。身世兩悠悠,歲月閑中老。極目煙波萬頃愁,此意誰知道。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
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送胡公疏之金陵。宋代。梅堯臣。 綠蒲作帆一百尺,波浪疾飛輕鳥翮。瓜步山傍夜泊人,石頭城邊舊游客。月如冰輪出海來,江波千里無物隔。自古有恨洗不盡,于今萬事何由白。依稀可記鮑家詩,寂寞休尋江令宅。楊花正飛鮆魚多,食膾舉酒謝河伯。但令甘肥日飽腹,誰用麒麟刻青石。去舸已快風亦便,寧同步兵哭車軛。
游白鹿洞書院。。項安世。 晦翁一別遂千秋,跨鹿乘云何處游。人隨流水去不返,名與好山空自留。峰巒楫楫田園凈,藤剌深深磴道幽。寶匣塵生弦索斷,遺音重撫淚雙流。
過蓋竹作二首 其一。宋代。朱熹。 二月春風特地寒,江樓獨自倚欄干。個中詎有行藏意,且把前峰細數看。
移居太仆街。明代。石寶。 從仕二十載,卜居亦六七。身世任蓬轉,無問喧與僻。最后移闕西,地位更平直。趨鼓向啟明,繞盡宮樹碧。城遙漏聲杳,起望恒佇立。憑仗窗間禽,晨晦有消息。迂慢恐非宜,取近愧寡力。暫借鷦鷯枝,豈敢望安逸。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宋代。楊萬里。 暖轎行春底見春,遮欄春色不教親。急呼青繖小涼轎,又被春光著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