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米貴斗論璧,長饑茗碗無從識。
道和何暇索檳榔,慚媿云龍羞肉食。
壑源萬畝不作欄,上春伐鼓驚山顏。
題封進御官有局,夜行初不更驛宿。
冰融太液俱未知,寒食新苞隨賜燭。
建安一水去兩水,易較豈如涇與渭。
右丞分送天上余,我試比方良有似。
月團清潤珍豢羊,葵花瑣細胃與腸。
可憐賦罷群玉晚,寧憶睡余雙井香。
大勝膠西蘇太守,茶湯不美夸薄酒。
次韻魯直謝李右丞送茶。宋代。晁補之。 都城米貴斗論璧,長饑茗碗無從識。道和何暇索檳榔,慚媿云龍羞肉食。壑源萬畝不作欄,上春伐鼓驚山顏。題封進御官有局,夜行初不更驛宿。冰融太液俱未知,寒食新苞隨賜燭。建安一水去兩水,易較豈如涇與渭。右丞分送天上余,我試比方良有似。月團清潤珍豢羊,葵花瑣細胃與腸。可憐賦罷群玉晚,寧憶睡余雙井香。大勝膠西蘇太守,茶湯不美夸薄酒。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盧園雪中宴會二首 其二。。孫承恩。 綺席名園爛飲時,翠盤妙舞逞腰肢。東皇未布青陽律,過客先歌白雪詩。
聽簡上人吹蘆管三首。唐代。張祜。 蜀國僧吹蘆一枝,隴西游客淚先垂。至今留得新聲在,卻為中原人不知。細蘆僧管夜沈沈,越鳥巴猿寄恨吟。吹到耳邊聲盡處,一條絲斷碧云心。月落江城樹繞鴉,一聲蘆管是天涯。分明西國人來說,赤佛堂西是漢家。
孫希汲出示所和杜允迪二詩因次韻并寄允迪以。。郭印。 草木藏春柳報先,誰將蒼馭快如鞭。夜中一雨知無價,陌上三農慶有年。玉糝寒林梅委地,浪翻平野麥連天。陰陽燮理非吾事,新歲調和豈偶然。
中巖封崇寺。宋代。馮山。 萬竹林間一徑升,滿巖金碧靜香燈。飛泉散亂垂千尺,危閣攲斜擁數層。雨氣或從檐際落,風光時向坐中凝?;谋淖帜悄茏x,合眼煎茶問老僧。
思賢書院十首 其一 青龍橋。明代。孫一元。 石梁無病涉,杖屨時相逢。昔聞橫空霓,今見跨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