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秋晚對風沙,今近重陽喜在家。
自斷此生甘皓首,能消幾度看黃花。
閑身頗覺便筇竹,醉態都忘脫帽紗。
且問小舟溪上去,飛鷗數點夕陽斜。
丙午九日將過陽羨偶成。宋代。李曾伯。 年年秋晚對風沙,今近重陽喜在家。自斷此生甘皓首,能消幾度看黃花。閑身頗覺便筇竹,醉態都忘脫帽紗。且問小舟溪上去,飛鷗數點夕陽斜。
李曾伯。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間) 南宋詞人。字長孺,號可齋。原籍覃懷(今河南沁陽附近)。南渡后寓居嘉興(今屬浙江)。
別劉良溪。明代。羅洪先。 與君重識面,居然見幽情。如何二仲子,獨高千載名。急雨春江白,深林野鸛鳴。此時憐把袂,翻畏棹歌聲。
觀柳道傳太宰留題惠山詩卷。明代。周文孚。 五云樓閣錦成堆,仿佛山光百里開。天上神龍行雨去,日邊驄馬踏花來。千年蘭若春余夢,百世文章劫后灰。惟有石泉流不盡,月明猶照鶴飛回。
葛嶺。清代。朱方藹。 言訪神仙宅,攀藤石磴閑。泉聲春雨澗,人影夕陽山。丹灶久岑寂,白云空往還。勞勞塵土夢,愧我幾時閑。
題桃源手卷。宋代。陸文圭。 種柳栽桃總是春,興亡千古一沾巾。只評隱者非仙者,莫悟秦人即亞人。年號記曾題甲子,兒孫肯使識君臣。南陽高士空遐想,不向柴桑去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