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臥午呀呷,蠲煩何所投。巖桂割辛芳,石蜜滋甘柔。
沃以火鼎沸,閟之冰井幽。三日出深冪,明瓊盎黃流。
冰火離坎類,意比秫麥繆。辛甘既兩適,不湎亦銷憂。
中年苦內熱,歲愿西風秋。寒涼犯所畏,發散資爾謀。
時時以觴客,三獻不一酬。緬思湘累語,啜醨終所羞。
北斗酌此漿,違世聊遠游。恐復迷吾往,仆悲道阻脩。
淮南歸來些,憭慄令人愁。百壺無此餞,夙志慕林丘。
寧懷小山感,不為桂枝留。
桂漿。宋代。晁補之。 暑臥午呀呷,蠲煩何所投。巖桂割辛芳,石蜜滋甘柔。沃以火鼎沸,閟之冰井幽。三日出深冪,明瓊盎黃流。冰火離坎類,意比秫麥繆。辛甘既兩適,不湎亦銷憂。中年苦內熱,歲愿西風秋。寒涼犯所畏,發散資爾謀。時時以觴客,三獻不一酬。緬思湘累語,啜醨終所羞。北斗酌此漿,違世聊遠游。恐復迷吾往,仆悲道阻脩。淮南歸來些,憭慄令人愁。百壺無此餞,夙志慕林丘。寧懷小山感,不為桂枝留。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雜興 其九。明代。邱云霄。 側觀陰陽秘,屈信理相干。綿綿遞靈化,感應固無端。日燠繼以陰,急流生回瀾。時至拙為巧,數窮賢亦難。達人貴順動,直當生死關。
題可山梅花巖。宋代。張煒。 高人深欲買山居,常辦栽梅養鶴圖。喜有名園鄰水月,不妨清夢憶江湖。羲之坦腹應相愛,和靖掀髯足自娛。旦夕杖藜須踐約,錦囊先束付奚奴。
鷓鴣天 讀《柳如是別傳》。近現代。金克木。 寒柳金明俱已休。哪堪回首舊風流。縱橫盲左凌云筆,寂寞人間白玉樓。情脈脈,意悠悠。空懷家國古今愁。何須更說前朝事,待唱新詞對晚秋。
九日省中諸公邀游兩高遇雨不遂小酌靈隱。明代。王世貞。 秋山鐃吹擁登臺,龍藏含云郁未開。天際兩高風雨色,客中重九弟兄杯。茱萸插罷偏成感,竹葉飛時不待催。昏黑上方那可到,諸君虛有大夫才。
用五河縣孫驛丞行簡秋涼感懷詩韻 其六。明代。鄭真。 水郭人家處處幽,太平久已息邊籌。箜篌曲奏虹橋月,刁斗聲傳雉堞秋。展席恍驚珠露滴,據床遙指玉繩流。封書欲寄南飛雁,翠竹窗西人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