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林遠望春陽浮,卒然相值東山頭。
犢兒初乳毛物潤,鴉子欲哺鳴聲柔。
一生會合盡天幸,萬事反復非人謀。
倒頭且擬醉千日,相如渴病干咽喉。
居貧得田不百畝,天賜時雨苗氤氳。
遲明當熟晚未刈,災蝗夜至如驚軍。
秋風吟茅雨洗瓦,葉上穗落青紛紛。
常嫌莎雞聒麥壟,紡車細掉喧晨昏。
莎雞可憐爾吻利,驅蝗逐蝻群披分。
豈惟秋蟬畏螳斧,蝗亦為爾森跳奔。
天下災蝗凡幾郡,安得爾輩盈千群。
揚眉振羽如屯云,爾雖強聒誰煩聞。
花林示楊彭年秀才莎雞食蝗。宋代。晁補之。 花林遠望春陽浮,卒然相值東山頭。犢兒初乳毛物潤,鴉子欲哺鳴聲柔。一生會合盡天幸,萬事反復非人謀。倒頭且擬醉千日,相如渴病干咽喉。居貧得田不百畝,天賜時雨苗氤氳。遲明當熟晚未刈,災蝗夜至如驚軍。秋風吟茅雨洗瓦,葉上穗落青紛紛。常嫌莎雞聒麥壟,紡車細掉喧晨昏。莎雞可憐爾吻利,驅蝗逐蝻群披分。豈惟秋蟬畏螳斧,蝗亦為爾森跳奔。天下災蝗凡幾郡,安得爾輩盈千群。揚眉振羽如屯云,爾雖強聒誰煩聞。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新編系列劇《天龍八部》 第七卷八首 其三。。楊啟宇。 如封似閉挽圈圈,斂盡鋒芒鐵裹棉。更有沾衣十八跌,任憑沖撞不挨邊。
待隱園池亭觀物感懷和韻 其二十。明代。方獻夫。 先生身外固無求,帝問何嘗間隱幽。洛下當年遺盛事,乘傳猶得贊謀猷。
東濱為陸鴻臚文東賦。明代。顧清。 東江南去接東湖,湖上人家畫里居。綠樹映門皆合抱,清波動影欲侵裾。詩書并沐明時寵,山水遙連故國馀。何日扁舟遂歸志,西風相引釣鱸魚。
寄題魏和公吾廬。清代。陳恭尹。 今之人材可屈指,魏季寧都隱君子。放舟溟海六月風,繭足幽州八千里。巨魚吞舟人食人,白浪黃沙入睚眥。危途曾不廢嘯歌,壯心已覺齊生死。往時為我言翠微,諸峰秀出旁無依。丹崖劖削下絕地,石竇委曲中開扉。蚍行猿引步且伏,徑盡高原見茆屋。分星牛斗即比鄰,福地金精若奴仆。良朋或近或遠方,伯兄仲兄齊雁行。干戈之際獨無事,花下往往聞宮商。盈階況復美子弟,講德馀暇兼文章。有時雄辨相奔射,偏師角立還堅壁。有時急難相周旋,首尾皆至如率然。嗟哉古道久已喪,老矣馀生復誰望。聞君近者結吾廬,亦擬吾廬結其上。
酬袁守方秋崖遺寶帶橋詩以顧我老非題柱客知君材是濟川功為韻十四首 其十三。宋代。包恢。 往來欲休息,亦可樂自然。上觀云飛鳥,下看魚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