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虜亂中夏,星歷一周天。干戈未定,悲咤河洛尚腥膻。萬里兩宮無路。政仰君王神武。愿數中興年。吾道尊洙泗,何暇議伊川。呂公子,三世相,在凌煙。詩名獨步,焉用兒輩更毛箋。好去承明讜論。照映金狨帶穩。恩與荔枝偏。回首東山路,池閣醉雙蓮。
水調歌頭·戎虜亂中夏。宋代。張元干。 戎虜亂中夏,星歷一周天。干戈未定,悲咤河洛尚腥膻。萬里兩宮無路。政仰君王神武。愿數中興年。吾道尊洙泗,何暇議伊川。呂公子,三世相,在凌煙。詩名獨步,焉用兒輩更毛箋。好去承明讜論。照映金狨帶穩。恩與荔枝偏。回首東山路,池閣醉雙蓮。
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
張元干。 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賀新郎二首 其一。清代。項鴻祚。 夢斷霓裳闋,是天風、忽然吹下,廣寒宮闕。銀浦流云三萬頃,誤了兩番游歷。問靈藥、偷來何益?青女素娥齊掩泣,痛文簫、不上神仙籍。明鏡碎,寶釵折。星房想更添愁絕,望人間、霜零刺骨,雨飛成血。縱有羲和知此意,一夜玻璃敲缺。已難抵、今生離別。回首玉京樓十二,剩年年、淚灑關山月。千古恨,幾時雪。
瑤華 感事作。。問云。 東風錦幕,彩仗輪輝,報新翻傳帖。披紅石獸,長蔭里、頓染唐花香馥。熏弦撥斷,做愁聽、誰哀空劫。待掃塵、深巷迷煙,冷落余霞霜發。煌煌火樹連星,斗朱檻瑤宮,遍試衢陌。螢燈憶雪,開夜戶、不奈寒蟲鳴壁。總歸暮槿,瞬眼過、虛華重歇。更幾番、飲罷摛毫,坐起書生腸絕。
晌后新晴。。陳振家。 云卷煩人萬縷絲,晴光映樹綠離披。鳥欣清爽爭調舌,花趁暖和頻上枝。山曲苔稠穿徑滑,春溪水滿墜烏遲。遙知巖谷多新筍,恰好刓來及晚炊。
壽丞相。宋代。任希夷。 何許生賢踵世官,十洲風物四明山。股肱光輔唐虞際,袞繡親傳父子間。
寄題栗亭縣名嘉亭。宋代。賀鑄。 少陵昔避地,幽棲鳳皇川。始愿獲其所,賦詩此終焉。睠彼美林麓,蔭膏腴上田。陽坡饒垂珠,陰谷繁玉延。長鑱勤采劚,服食攀飛仙。兵祲奪和氣,力耕無善年。林坰開冰雪,旬浹斷庖煙。嗚呼歌七章,暮節西南遷。環堵久蕪沒,斯亭名尚傳。茂宰愴懷古,增崇殊過前。雕甍揭長簾,下容十客筵。嫩嵐隔春叢,清竹鳴夏蟬。風月有高興,寫之武城弦。狂客屬尪廢,駑筋難強鞭。何暇遠登覽,但哦鯨海篇。尚苦八口累,依稀同曩賢。余齡寄幻境,未斷東西綠。江淮米價平,一舸去悠然。幸此歲豐樂,浮游吾所便。異時訪陳躅,復使後人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