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游長安城,皆飲母卿宅。
身雖坐上賓,心是道路客。
笑言安能久,車馬就奔迫。
城南南山近,勝絕聞自昔。
徘徊竟莫往,指點煩鞭策。
道傍古龍池,深透河渭澤。
山行吾不能,愧此才咫尺。
壯哉誰開鑿,千頃如一席。
參差山麓近,滉蕩波光射。
君時在池上,俗事厭紛劇。
望門不敢叩,恐笑塵土跡。
自従旅京城,所向愈無適。
君來曾未幾,已復向南國。
扁舟出淮汴,唯見江海碧。
野人處城市,長愿有羽翮。
脫身相従游,未果聊自責。
京師送王頤殿丞。宋代。蘇轍。 憶游長安城,皆飲母卿宅。身雖坐上賓,心是道路客。笑言安能久,車馬就奔迫。城南南山近,勝絕聞自昔。徘徊竟莫往,指點煩鞭策。道傍古龍池,深透河渭澤。山行吾不能,愧此才咫尺。壯哉誰開鑿,千頃如一席。參差山麓近,滉蕩波光射。君時在池上,俗事厭紛劇。望門不敢叩,恐笑塵土跡。自従旅京城,所向愈無適。君來曾未幾,已復向南國。扁舟出淮汴,唯見江海碧。野人處城市,長愿有羽翮。脫身相従游,未果聊自責。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兆诹?,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
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兆诹ⅲ阌乐?、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伍牧。元代。張翥。 苦戰勤王事,精魂泣鬼雄。壞城兵氣黑,遺鏃血花紅。故老談亡國,明時錄死忠。長吟一搔首,落日鳥呼風。
次韻黃子馀惠雙井茶二首 其一。宋代。洪適。 荻花楓葉醉為鄉,每憶臨分一鼎香。枉費光陰驚老大,略無治行愧循良。歸心來往雞豚社,清思消磨雁鶩行。且喜弦歌馀樂地,好詩句句挾風霜。
次韻楊侯見送游五峰。宋代。郭祥正。 飄然忽作五峰游,三伏誰知冷似秋。為在深云更深處,手提白羽看泉流。
中書侍郎傅公挽詞 其二。宋代。范祖禹。 洛社瞻賢躅,書筵繼老成。聲容陪夙昔,論議想平生。節與盤山峻,名隨沇水清。草堂空舊隱,松月為誰明。
四月八日漫作。。弘歷。 浴佛傳佳節,清和景尚妍。每因逢此日,不禁憶當年。兒女花真幻,昔今時久遷。齊云遙在望,愧我未忘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