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偽少分別,吁嗟此世情。西施作老婢,南郭逞新聲。
命合生來困,詩應沒后名。旅游何所得,赤日又徒行。
送任大中。宋代。李覯。 真偽少分別,吁嗟此世情。西施作老婢,南郭逞新聲。命合生來困,詩應沒后名。旅游何所得,赤日又徒行。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
李覯。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解嘲 其一。宋代。李彭。 平生癡絕百無憂,黨友相嘲顧虎頭。癡黠胸中各相半,要之與我不同流。
張丞見和次韻答之。宋代。陳造。 我本山林人,娛老有日用。時須禽一戲,暇乃笛三弄。言償作縣責,顧敢寶所重。催科未妨拙,防速牙角訟。
淮浦歌三章為太仆楊敬之作 其一。明代。邊貢。 淮浦泱泱淮水流,月明長照浦中樓。白鶴青猿好相訪,主人今只在滁州。
自題三十八歲小照 其二。清代。鄭孝胥。 吾年垂四十,頗亦厭虛辭。結習渾難盡,鳴秋略有詩。
用晦以三寸篋貯金字佛經咒二十余卷精工之甚感而賦謝。明代。王世貞。 函端舍利發,知爾不成空。老眼粗能辨,僧翻未易終。真文玄奘熟,梵字苑咸工。大類群龍藏,收來一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