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尚倜儻,壯大苦摧折。主人能結納,佳境為鋪設。
渺杳東江來,谽谺暮云裂。倡女稍多藝,市酒且供啜。
俠氣復何聊,心朋幸相悅。解冠從放蕩,大呼誰挽掣。
咄哉千里足,嗟乎三寸舌。海物喚龍取,天葩令鬼折。
艷唱聲非雅,戲談理當譎。帷房笑私昵,閭巷嘲瑣屑。
更鼓莫催睡,夜風才去熱。俗士鮮大志,于今重小節。
內行豕在泥,外貌犬伏紲。吾儕古豪杰,方寸浴日月。
被謗肯自疑,為歡顧猶拙。放飯彼不慚,使我無齒決。
江亭醉后。宋代。李覯。 平生尚倜儻,壯大苦摧折。主人能結納,佳境為鋪設。渺杳東江來,谽谺暮云裂。倡女稍多藝,市酒且供啜。俠氣復何聊,心朋幸相悅。解冠從放蕩,大呼誰挽掣。咄哉千里足,嗟乎三寸舌。海物喚龍取,天葩令鬼折。艷唱聲非雅,戲談理當譎。帷房笑私昵,閭巷嘲瑣屑。更鼓莫催睡,夜風才去熱。俗士鮮大志,于今重小節。內行豕在泥,外貌犬伏紲。吾儕古豪杰,方寸浴日月。被謗肯自疑,為歡顧猶拙。放飯彼不慚,使我無齒決。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
李覯。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元月三十夜 其一。。盧青山。 窮天無月有蒼寒,愁緒牽纏繞管端。散入乾坤封畛外,收回方寸芴芒間。人和夢去千千里,歲拽衰來望望然。多謝雄雞解催旦,為余一唱裂腸肝。
重過東湖二首。宋代。趙蕃。 敝車羸服豫章城,幾向東湖得細行。不但屢來人似識,白鷗相慣亦忘驚。
訪采石臻山主不遇 其二。宋代。李之儀。 十年采石寄漂蓬,廣濟雖名寺亦空。將為新來有消息,依前山不結蓬籠。
賀平湖。明代。韓殷。 西河戰罷萬方清,處處樓臺歌板聲。白馬錦韉來騕裊,玉樓銀榜枕巖城。風傳漏刻星河曙,日照螭頭劍戟明。從此泰階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
恭謁孝陵。。弘歷。 追遠欽神烈,匪遙展默思。每因羈庶政,又覺隔多時。松柏守宮闕,星辰侍禮儀。鼎湖親卜吉,昌瑞萬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