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自為都,二千有余年。
舉步圖籍中,開目今古間。
西北岌宮殿,東南傾山川。
照人伊洛清,迎門嵩少寒。
水竹最佳處,履道之南偏。
下有幽人室,一徑通柴關。
蓬蒿隱其居,藜藿品其飡。
上親下妻子,厚薄隨其緣。
人雖不堪憂,已亦不改安。
閱史悟興亡,深經得根源。
有客謂予曰,子獨不通權。
清朝能用才,圣主正求賢。
道德與仁義,不徒為空言。
功業貴及時,何不求美官。
上食天子祿,下拯蒼生殘。
通衢張大第,負郭廣良田。
朱門爛金紫,青樓繁管弦。
外廄列肥駿,后庭羅纖妍。
入則坐虛堂,出則乘華軒。
冠劍何燁燁,氣體自舒閑。
高談天下事,廣坐生晴煙。
人莫敢仰視,屏息候其顏。
此所謂男子,志可得而觀。
又何必自苦,形容若枯{左魚右亶}。
道古人行事,拾前世遺編。
而臨水一溝,而愛竹數竿。
此所謂匹夫,節何足而攀。
予敢對客曰,事有難其詮。
身非好敝{左纟右昷},口非惡珍膻。
豈不知系匏,而固辭執鞭。
蓋懼觀朵頤,敢忘賁丘園。
深極有層波,峻極有層巔。
履之若平地,此非人所艱。
貧賤人所苦,富貴人所遷。
處之若無事,此誠人所難。
進行已之道,退養已之全。
既未之易地,胡為乎不堅。
敢謂客之說,曾無所取焉。
猗嗟乎玉兮,產之于荊山。
和氏雖云知,楚國未為然。
污隆道屈伸,進退時后先。
茍不循此理,玉毀誰之愆。
道之未行兮,其命也在天。
近日游三城,薄言尚盤恒。
當世之名卿,加等為之延。
或清夜論道,或后池漾船。
數夕文酒會,有無涯之歡。
十月初寒外,萬葉清霜前。
歸來到環堵,竹窗晴醉眠。
仰謝君子知,代書成此篇。
寄謝三城太守韓子華舍人。宋代。邵雍。 洛陽自為都,二千有余年。舉步圖籍中,開目今古間。西北岌宮殿,東南傾山川。照人伊洛清,迎門嵩少寒。水竹最佳處,履道之南偏。下有幽人室,一徑通柴關。蓬蒿隱其居,藜藿品其飡。上親下妻子,厚薄隨其緣。人雖不堪憂,已亦不改安。閱史悟興亡,深經得根源。有客謂予曰,子獨不通權。清朝能用才,圣主正求賢。道德與仁義,不徒為空言。功業貴及時,何不求美官。上食天子祿,下拯蒼生殘。通衢張大第,負郭廣良田。朱門爛金紫,青樓繁管弦。外廄列肥駿,后庭羅纖妍。入則坐虛堂,出則乘華軒。冠劍何燁燁,氣體自舒閑。高談天下事,廣坐生晴煙。人莫敢仰視,屏息候其顏。此所謂男子,志可得而觀。又何必自苦,形容若枯{左魚右亶}。道古人行事,拾前世遺編。而臨水一溝,而愛竹數竿。此所謂匹夫,節何足而攀。予敢對客曰,事有難其詮。身非好敝{左纟右昷},口非惡珍膻。豈不知系匏,而固辭執鞭。蓋懼觀朵頤,敢忘賁丘園。深極有層波,峻極有層巔。履之若平地,此非人所艱。貧賤人所苦,富貴人所遷。處之若無事,此誠人所難。進行已之道,退養已之全。既未之易地,胡為乎不堅。敢謂客之說,曾無所取焉。猗嗟乎玉兮,產之于荊山。和氏雖云知,楚國未為然。污隆道屈伸,進退時后先。茍不循此理,玉毀誰之愆。道之未行兮,其命也在天。近日游三城,薄言尚盤恒。當世之名卿,加等為之延。或清夜論道,或后池漾船。數夕文酒會,有無涯之歡。十月初寒外,萬葉清霜前。歸來到環堵,竹窗晴醉眠。仰謝君子知,代書成此篇。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生于范陽(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隨父邵古遷往衡漳(今河南林縣康節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歲,隨其父到共城蘇門山,卜居于此地。后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并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自號安樂先生。出游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終年六十七歲。宋哲宗元祐中賜謚康節。 ...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生于范陽(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隨父邵古遷往衡漳(今河南林縣康節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歲,隨其父到共城蘇門山,卜居于此地。后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并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自號安樂先生。出游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終年六十七歲。宋哲宗元祐中賜謚康節。
送何憲行部趣其早還。宋代。王十朋。 九郡饑民望使軺,陽春有腳不辭遙。更須速返鄱君國,莫遣詩筒久寂寥。
有客。明代。韓上桂。 有客形容黯如漆,裙短不覆才到膝。不知兩眼為誰青,但取高歌留白日。讀書十載北山中,泉石泠泠常溯風。興狂便掣青萍劍,氣奮欲掛扶桑弓。年來上策獻天子,彩筆揮成裂云綺。勢蹋昆崙萬仞峰,更傾百折東流水。風云散合近如何,點額屢困空蹉跎。春草春花長駐世,祇應蠟屐捫青蘿。桂枝糾結徒相戀,下看世俗成滂沱。嗚呼,下看世俗成滂沱,古來偃蹇何其多。
題舒溪漁隱卷二首 其二。明代。張弼。 春水桃花雙鯉魚,老姜新酒付行廚。丁寧童子休輕剖,甫里先生恐寄書。
秋聲八詠用杜公部秋興八首韻。清代。徐宗干。 峰巒一抹襯秋暉,古木蕭疏露翠微。猿抱懸崖千丈嘯,鴉棲落葉半天飛。梵音泉石心思徹,詩境匡廬面目違。絕頂百圍吟遠籟,尚留紅樹帶霜肥。
潮州五首 其三 訪叩齒庵。。傅義。 未聞叩齒未知禪,異代無從問大顛。欲乞靈光醫俗骨,馨香滿抱是輕煙。